1.细雨绵绵的深夜,我长了翅膀穿越山重水远,飞回了老家。醒来却听到窗外啪啪的雨滴声,像是老屋檐口坠下的水珠,一滴一滴落实在心头,溅起了我日趋枯萎了的思绪的浪花,我睁看双眼,虽然什么也看不见,却再了无睡意。
2.夏天的晚上,月朗星密,凉风送走了熏人的热气。饭后,碗一扔,我就赖到叔叔家乘凉的竹榻上,叔叔眯着小酒,门前的周大伯端着个大品碗,边吃边谈天说地,聊古论今,我竖着双耳,生怕漏掉一个字,懵懂的心里似乎有束光在牵引着我前行的路。
3.我常想,生活在一个村庄和现在身处的“朋友圈”是一样的。从纯朴的乡村环境里出来,即便生活在他乡,投身大都市的染缸里,他的心境依然保持着泥土的颜色。
4.我的记忆也被时光扯散,以至多年以后,漂泊的我总喜欢去拾寻那些七零八落的往事,将它们拼接成一艘艘飘荡在内心之海的小船。
5.又逢端午,不知老家现在裹粽子是否还用芦苇的叶子了?可以肯定的,假如不是生活的撕扯,我们也许还会像那赖在港湾里的夜船,在漫长的时光里渐渐沉睡。
6.在他乡聊得最多的是老家,聊到老家的人和事,而我不知不觉就想到了许多。或许是自己快老了的缘故,而村庄是不会老的,越来越漂亮的房子隐藏在几百年不变的树种里,像掩藏着村庄许多说不清的心思。
7.村庄不说话,但它知道,散在外面的人还会回来的,无论多远,包括我。网,抛出去了,线,还系在这里。
8.母亲从艰难的岁月里走过,倍加珍惜拥有的一切。她是我的榜样。
我想到古代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移;一丝一缕,恒念物力为艰……
9.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条河,那是洗涤身心污垢的地方。
10.当我成家后不久村里的农村人都选择外出了,我自然也成了一只候鸟。但只到现在我还是没忘记那些编席的日子,那一批批篾纵横交错的编织,其实也是生活,是那个年代的希望和守候。我自然也没忘记老家和在秋风中飘舞的芦苇花。想到母亲如芦苇般灰白的头发仍在屋后的菜园里飘逸,我的心便隐隐作痛。
11.冬季越深风越硬,悟桐树上的风铃也越沉默,似是为冬再唱一曲挽哥。但愿不是在为乡村唱挽歌。
冬的后面就是春。
12.但我终究没学会打连枷,也没如母亲所愿成个文化人,后来我成了一只候鸟。但我知道,我一直在举着那杆连枷,尽管不是拍打在麦穗上。
这就是生活。
13.我常想,假如没有改革,我们都还守在那方土地上,一定还在过着父辈一样的生活,只是不知道我们有没有他们身上的那种韧劲。
14.野蔷薇像玫瑰但终究成不了玫瑰,它有杆却无法高大挺拔;有花并不艳丽成不了摆设上不了厅堂;有藤却不依附于他物,它生有利刺,却不是为了示威呈強,只为默默地保护着自己瘦弱的身体而不被欺凌。它静静地守卫着一方天地,哪怕极小,小的只容下插足的地方,汲取一些有限的养分,努力的向四周扩张,生枝散叶。
15.看满山的植物,松树、杉木,映山红,高低的權木丛乃至小草……又有哪一种不是呢?因为有了它们,山,才不惧风雨,泥土才不会流失;也因为有了它们,山才显得茂盛,有生机,有内涵,才生生不息。
16.生活在他乡,喜欢看落日。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我的眼球总是被它吸引着,感觉那轮红日就静静地挂在老家的桦树梢上。透过树枝的空隙,温柔的光偷偷钻过锅屋里的那扇小窗,跃进母亲小桌子上的酒杯里。“嗞”的一声,酒流进母亲日渐干瘪的嘴,她的脸上也渐渐布满了晚霞。
17.阳光透过车窗像床无形的被子盖在我身上,暖暖的。但我知道此刻太阳已经偏西,又一个黄昏即将来临,又一个夕阳即将挂在树梢上,在它仍旧绚丽,未被黑夜吞噬之前,我们真得好好珍惜它。
我在音乐的催眠下昏昏沉沉的,但眼角已经湿润。
18.可能它是两年前枯藤上掉下的某一粒种子,也许是恰巧掉在某一小块铁板上或钢管的焊疤上久久不能落地,在时空里对土地久久等候。它在等一阵风,一场雨,也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现在它还在生长,嫩黄的触须已穿透钢管的缝隙挨到围強上了,一片片绿叶轻雅洁净,眉目温婉。尽管现在还没有花苞显露的迹象,但有绿色本来就是生命的色彩。我相信有灿烂的阳光,有清凉的星露,有和风雨,不用多久它就会开出清秀的花朵来。
19.其实程家墩也好,老州也好,铜陵或上海都离不开一个水系——长江,而我们每一个人更离不开一个水系——改革的大潮。
20.现在城里已没有黑夜,夜色仍驻留在乡下,在原野,在无人烟的地方。我的村庄里,年夜的灯还像过去一样点亮,但灯光开始稀疏了,许多房子被他的亲戚贴上春联,向两行殷红的血,门上铁锁锈迹斑斑,像是被岁月封上烙印。
21.临近中午时,朋友圈里热声一片,其实天气再热也挡不住时光的脚步,秋天已在前面缓缓地举起了手。就像毛豆变成青豆,再变成黄豆一样,吃豆子的人也从懵懂童年变成银发老人。
22.上海的初春,寒,依旧舍不得退去,细雨缠绵,冷风习习。虽然田间地头能见到鹅黄色的小花,但缺少了太阳的温暖,不知远方山坡上的茶园是否换上新装了。清明未到,谷雨尚远,想闻品那饱含春光浸润的新茶恐怕还要耐性等一段日子。
23.岁月的风拂过一年又一年,年年相似,年年迵异。
24.走在他乡的田野,欣赏过春花烂漫,夏荷灿灿。但我没习惯可乐、汽水的甜蜜,手里捧着的依旧是老家的绿色。每每举杯凝视,我便想起远方的老家,村庄,远方的父母,亲人。
渐渐地我也开始喜欢一个“浓”字,像父亲手中的浓茶,在浓中识得人生淡味。在浓中感受一种静美,一种相思。
25.在断断续续的闲聊中得悉了父亲的许多往事,六十多岁党龄的父亲,他一生中经历的辛酸苦辣像一杯醇厚绵久的浓茶,我似乎闻到了那缕茶香,却无法品尝到其中的苦涩。
26.其实茶于我而言,只是喜欢,或者说只是一个习惯,谈不上缘字;珍惜爱护每一个家人,亲友,尽自己所能,哪怕每天给一个小小的问候,这才是来之不易的缘分。
27.秋风渐渐硬了的时候,阳光就显得格外珍贵。
28.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追求好“吃”的还是人最原始的追求。老家人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吃过了吗”?那怕是过了吃饭的时间。只是我当时没想母亲为了煨那半茶缸饭花了多少心思?
29.夜色可以遮挡一切,但挡不住种子发芽。
上了江堤时特地看看时间,已是七点五十八分,很吉利的数字。环顾四周,江水在无声无息的向东流淌,它的南岸灯火依旧灿烂,辉煌,而这边的村庄仿佛已渐入梦境。我才踏上征程,后备箱里,十斤生腐装满在三只红色的马夹带里,此时也在睡梦中随我去远方。本来还要买点酱干子的,德华说,白干子放进去没多久,还没入味。
想想也是,许多东西是需要浸泡,沉淀的。像豆腐,制成白豆腐干后得放在卤水里,经过一定的时间浸润,吃起来才满口生香;经过了火烤油煎才变成金黄色的生腐,才有了炉子锅的主食材;还有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干;当然也有废水、豆渣。
人也是。
30.春天柳枝发青的时候,桃树的枝头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挤挤挨挨的。当树叶长满了树梢时,花也随着一切春雨凋谢了,满枝的小白毛桃调皮地闪烁在绿叶丛中。
31.小太太去世的时间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记得我是跟在父亲后面去磕过头的。还记得我低下身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那盆桃子,红的,白的,青的,鼻子也酸了,眼睛湿润了。
32.每年春节那几天是我一年里和村庄接触最多的时间。尽管我有一栋新房子在村庄里,说它新,是因为我建好四年多,但还没有居住过人,大门,也很少打开过。如村里许多老屋一样,大部分时光里被铁锁紧闭着。但我相信,在他乡,我们只是过客,只是一次漫长的远游,迟早还会回到这里。
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从村前的小路走出去的,不管我现在在哪里,总有一天我还会从那条小路回到程家墩。不是自己回去,就是被亲人送回去,因为我的根在那里。
我的根也是我的魂。
33.今天一过,明天母亲就八十四了,我看到,在风中,母亲凌乱的头发也如同这枇杷花般灰白。
其实我们从母亲那里索取的真的很多,不仅仅是索取了生命,索取了维系生命的乳汁。却又不知对母亲做了些什么?
出村时我的脑子里仍旧闪动着那棵树,在枯黄的季节里它是一道风景,让我想起了春的五光十色。
母亲就是一颗枇杷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