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些事儿——个人阅读习惯总结


年终岁末,好像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总结”要写。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不管是写给别人看的,还是仅仅写给自己的……我们仿佛必须要通过这样一系列充满仪式感的动作,才算与即将过去的一年正式告别,也算是对这一年有个像样的交代。因此,未能免俗的我想把这一篇作为接下来诸多“年终总结”中的第一篇。

在个人日常生活越过越简单的今天,阅读早已成为我的“刚需”。不论什么内容,我每天都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文字阅读量,哪怕没有那么多好内容,微博、微信上的垃圾信息也必须读够量,否则大脑就会产生“饥饿感”。好在目前身处网络时代,只要足够用心,总能找到相对优质的内容。但是读了这么多年,我却从未认真复盘过自己的阅读习惯,所以想在这里做个大总结,看看在阅读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也希望能给到读者些许启发或帮助。

以下正式开始。

1,阅读目的可有可无

阅读一定要有目的吗?我认为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为了搞清楚某个问题而去针对性阅读当然好,什么都不为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娱乐消遣也不错,只要你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就可以。若是连这个都没有,那你恐怕需要想一想阅读之于自己的意义。不过依据个人经验,有时候做点毫无目的的事情往往更容易令人感到愉悦。

2,阅读计划可有可无

有人喜欢提前制定“阅读计划”,有人喜欢在书海随意漫游,读到哪儿算哪儿,更多时候我属于后者。除非我想要在一个集中时间段内(比如一个月)进行“主题阅读”(同时找许多本关于某个话题的书来读,比如“批判性思维”),否则基本都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根本没有刻意的阅读计划。绝大多数时候,上一本读完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下一本要读什么,我也挺喜欢保留这种生活中的随机性。不过如果你连基本的阅读习惯都还没养成,那倒不妨给自己设立一个“今年读书XX本”的目标,毕竟有个明确数字,对自己的提醒效果会更好。

3,跟着兴趣走,偶尔也可以“逆着性子来”

说到底,阅读更多还是出于个人兴趣的事,有兴趣的书自然就读进去了,这是好事。不过也需要注意一点,若是一直沉迷在兴趣点上,久了就容易出现“阅读面过于狭窄”的问题,这就像你天天只吃最爱吃的两三个菜,营养肯定不会太全面。我高中时代对物理、化学、生物几乎完全没兴趣,工作以后偶然读到了一两本讲天体物理和基因科学的书,瞬间被点燃了对于现代科学的热情,甚至一度想过若是能再上一次大学再选一次专业,那我有很大概率会从这两个专业之中挑选一个。有时读点自己向来没兴趣的领域的书,说不定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4,养成刻意收集好书的习惯

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留意作者提到的一些书籍,若是有兴趣,我会把它们收集整理到我的“预读目录”,以后有机会就去找来读。或者在看到一些优质的文章或视频的时候,也会刻意记下里面提到的书名。总之生活中只要是跟书相关的信息,我都会特别留意,所以我永远不缺好书读。

5,好书读完写读书笔记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输出是检验输入质量的最好方式,所以一本好书读完的最后一步,就是写一篇读书笔记。它不但能加深我对原作的理解和印象,而且能系统性的表达我的思考和所得,同时还锻炼了写作能力,一举多得。当然也不用每本都写,但真正的好书绝对值得写。

6,“拍案叫绝”的顶级好书,值得认真读5遍以上,甚至10遍

以前读经典文学作品,看完一遍就过,觉得掌握差不多了。后来翻到相关的解读原著的书,才发现那些潜藏在字面以下的内容,我根本连边都还没摸到,就看了个故事梗概。比如最近正在读的押沙龙的新书《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读完就感觉自己从来没读过原著一样,虽然我曾经确实读过。顶级好书,一定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并且每一次你都能吸收到全新的东西,所以读10遍一点都不夸张。我甚至有过在读完了一本醍醐灌顶的好书之后,又把它一字一句的在电脑上敲了一遍的经历!不过有的人理解力和吸收力都很强,所以也不用死守这个数字,我自己因为达不到,所以看重读书的遍数。

7,“追踪”喜欢的作者

如果发现了一个很喜欢的作者,那我一般会把他写过的所有书都找来看一遍,然后密切追踪他的写作动态,以后他的书出一本我买一本,从此锁定。如果他在书里经常提到一些连他都很欣赏的作者,那我就顺藤摸瓜地扩大关注范围,这就是意外的收获。比如目前在我的关注名单里,专栏作家万维钢就是这样的作者。

8,尽量看电子书

以前我也只看纸质书,直到因为搬家太多它们最终变成我的累赘为止。原本以为积习必定难改,没想到转换过程异常轻松,稍微多看几本也就调整过来了。现在偶尔还是会买纸质书,因为有些想看的没有电子版,不过看完之后就会送人或随手处理掉。比起家里摆的满满当当的纸质书,我还是更喜欢图书馆在手随时想看就看的感觉。

9,几乎不看虚构类书籍

我念书的时候也算是个文艺青年,阅读范围大多以文学文艺类为主,小说什么的看了不少。后来受了高人的影响,发现自己的阅读面太过狭窄,于是兴趣转向“非虚构类作品”,一心以“自我提升”为目的,渐渐打开了眼界,获益匪浅。今年一年,才读了三本小说,其中还包括一个短篇,另外一本还是朋友极力推荐的。毫不夸张的说,比起虚构类作品,非虚构作品让我更真切的见识到了世界的辽阔,也并不觉得因此错过了什么,所以我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仍然会继续保持这个习惯。至于虚构类作品,那就等我重新燃起热情之后再说吧。

10,压抑自己的推荐欲望

也许是天性的缘故,以前读完一本好书后特别喜欢逢人就推荐,恨不得所有人都能分享我的阅读快乐。后来才明白读书跟饮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你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甚至有可能讨厌。于是就把推荐的欲望压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以内,小到这几个人绝对不会讨厌我的此类行为,或者因此对我有任何负面的偏见(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我的错觉)。那些不会认为你在拿推荐书这事炫耀或找优越感的人可以推荐,其他人就算了。

11,心态务必平和

你读过的书绝大部分最终都会被遗忘,这是由人类大脑的“带宽”决定的,但是哪怕你仅仅记住了某本书里的某一句话,它都有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瞬间影响你的选择,从而改变你的人生。就像据说是爱因斯坦说过的,当你把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读书也是一样,未来当你遇到某个人生难题的时候,你也许可以清楚的知道去哪本书里寻找答案。

“心态平和”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要因为多读了几本书就因此产生了对他人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也许是因为我们文化中把“读书”看的太高了,导致许多读书人都有这个毛病,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就高人一等,不得了了。事实上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也没学会独立思考,仍然只是个只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货色。还有读书读傻了的人也不在少数,要不怎么有个词叫“书呆子”呢。其实读书就是个平常爱好,既不高尚,也不低贱,平常心看待最好。实在读不进去,行路、见人、做事,都可以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这就是我目前的阅读习惯,暂时就想到这些,有些会继续保持,有些也许在合适的时机也会相应改变。因为纯属个人经验,所以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东西或许并不多,不过如果能引发读者的一点点思考,那这篇文章也算没有白写。最后,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在享受到纯粹的阅读乐趣时,也能在文字世界里体验到不一样的精彩纷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那些事儿——个人阅读习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