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每个UI / UX设计师都需要了解的心理学原理

导读

心理学在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体验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了解我们的设计是如何被感知的,我们可以做出调整,使我们创建的应用程序更有效地实现用户的目标。

为了帮助你理解用户的感受,我将介绍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并提供这些原则在实践中常见的例子。让我们从系列位置效应开始: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用户倾向于最好地记住一个系列中的第一项和最后一项。

从左到右依次是Twitter、Medium、ProductHunt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抛弃了汉堡包菜单,而采用底部或顶部的导航条,将最重要的用户操作放在右边或左边。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来自流行的iOS应用程序的例子。每一个都把“主页”和“个人中心”项目放在左边和右边,考虑到连续的位置效果。

冯·雷斯托夫效应

冯·雷斯托夫效应(von Restorff Effect),又称隔离效应(isolation effect),以及新奇效应(novelty effect)。

当存在多个相似对象时,与其他对象不同的对象最有可能被记住!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行为召唤(CTA)操作看起来都与站点或应用程序中的其他操作按钮不同的主要原因!

我们希望用户能够区分简单的操作按钮和CTA,以便他们能够清楚地理解CTA的功能,同时在使用应用程序或站点时记住它。

一个理想的CTA的样子:

应该容易发现。

CTA文本应该被视为一个简单而又可操作的短语。

采取这一行动的目标应该足够诱人。

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是指一个人在工作记忆中所耗费的全部脑力劳动。简单地说,它是你为了完成一项特定任务而需要锻炼的思维量。

“如果用户能从他们理解的事物中识别出模式,那么他们就更容易学到新东西。”

“认知负荷是你为了完成一项特定任务而需要锻炼的思维量。”

认知负荷理论可分为三类:

内在认知负荷

无关的认知负荷

相关联的认知负荷

我将涉及到内在和相关联的类型,因为我认为它们是最适用于UX设计的。

内在认知负荷

内在的认知负担是与特定教学主题相关的困难。这是微观复制和复制在良好的用户体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应用程序的空状态下,我们会提示用户完成一个任务。在这里,为了让用户能够轻松地遵循说明,副本需要简短、简单并带有适当的单词。

从左到右依次是保持活力、串联、清晰的图表

相关联的认知负荷

关联认知负荷是指用于处理信息和图式构建的认知负荷。图式描述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它将信息的类别及其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

我们使用设计模式的原因之一是,它们是我们预设要做的事情——因此,如果用户能够从他们已经理解的东西中识别出一个模式,他们就更容易识别和学习新的东西。

席克定律

席克定律和格式塔定律是最受欢迎的原则。

它很容易理解和实践。希克定律描述了一个人做出决定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他或她可以选择的选项数量。因此,如果选择的数量增加,则做出决定的时间将对数增加。

一个应用于用户体验设计的很好的例子就是列表:

希克定律的例子

格式塔定律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原理主要包括:主体-背景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简单性原则、共同命运原则等。

主体-背景原则

这条原则可以理解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或者说成“主体-背景原则”。

当用户处在一个场景中时,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判断视野中哪些内容是重要的、需要马上感知的,哪些内容是不重要的。为了完成这一点,大脑需要将画面中的元素分开成主体元素(需要关注的元素)和背景元素(不那么重要的辅助元素)两部分。

Apple Music:在音乐播放页面,在白色背景上,有非常突出的主体:专辑封面、进度条、播放控制按钮等,此外当用户进行播放控制时,专辑和进度条的大小会随之变化,这种主体与背景的层次对比很鲜明,非常符合 iOS 设计语言。

邻近法则

邻近定律是感知组织格式塔定律的一部分,它指出彼此接近或接近的物体往往会组合在一起。简而言之,我们的大脑可以轻松地将彼此靠近的对象关联起来,这比相距较远的对象要好。之所以发生这种聚类,是因为人类天生就有将事物组织和分组的倾向。

在上面的示例中,有72个圆圈。我们根据圆与圆之间的距离来识别圆。从类别上来说,我们还可以感知到图像左侧有一组36个圆圈,图像右侧有3组12个圆圈。

“接近法则规定,彼此靠近或接近的物体往往会组合在一起”

我相信这个示例清楚地表明,在设计UI时需要将事物分组在一起,并且在将事物放在一起时务必小心,因为用户可能自然会认为它们彼此关联。

相似性法则

如果元素彼此相似,则元素倾向于被感知为一组。这也意味着如果具有相同功能、含义和层次结构级别的元素,则应在视觉上保持统一匹配。

歌曲列表、播放列表内的元素拥有相同的功能、含义和逻辑层次结构,所以视觉形式上满足相似性法则并高度统一。

我们倾向于将彼此相似的元素视为同一个分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分类页面里的元素对象,并将它们与特定的含义或功能相关联。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使元素被认为是相似的,这些方法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纹理,尺寸和方向的相似性。

连续性法则

视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而不是分散的碎片。

在排行榜页面,与榜单歌曲或专辑相关的操作按钮统一出现在屏幕右侧,自上而下排列,不仅视觉上保持连续性,在点击热区上也保持了连续。

我们的思想更喜欢阻力最小的道路。连续性帮助我们通过构图来解释方向和运动。它在对齐元素时发生,它可以帮助我们的眼睛顺利地穿过页面,有助于提高易读性。连续性原则加强了对分组信息的感知,创建了秩序并引导用户通过不同的内容细分。

闭合性法则

视觉会自动尝试将空出/残缺的图形闭合(或脑补)起来,从而将其感知为完整的物体而不是破碎的物体。

在为你推荐、浏览、广播页面水平方向的第一屏,用残缺的元素形状内容表示页面的水平空间仍有元素信息未完全显示,用户看到「残缺」的形状后,会自动脑补剩下的形状。

简单点说,当图形是一个残缺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从而将其感知为一个整体。

简单法则

人的眼睛喜欢在复杂的形状中找到简单而有序的对象,当我们在一个设计中看到复杂的物体时,眼睛更愿意将它们转换为单一统一形状,并尝试从这些形状中移除无关的细节来简化这些物体。

如果页面需要引导用户进行某种操作,Apple Music 会突出那些用户目标非常明确的功能按钮;此外,大多数艺人照片的背景几乎是纯色,旨在突出艺人形象。

共同命运法则

前面的几个格式塔原理都是针对静态的图形,这里的共同命运是针对的是运动的物体。共同命运和前面的相似性和接近性相关,都影响着我们感知的物体是否在同一个组里。共同命运指出具有共同运动形式的物体被感知为彼此相关的一组。

在完成选择喜爱的音乐类别和艺人时,选中的对象会一同被「装进」下方的按钮。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收藏 | 每个UI / UX设计师都需要了解的心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