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586——086 给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

WH586——086    9月10日  星期五  晴

              给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

——读吴松超《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有感(二十)

      课程表发下来了,看看我的课程安排,令人震惊:4节语文,2节作文,1节安全和心理,1节阅读,1节班会,只有9节,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语文,如此博大精深,小小的4节课,怎能承载?作文,老师如此头疼,学生起步如此低,两节怎够?江苏特级教师高子阳带着学生们把一篇作文写了6遍,如此精雕细刻,时间从哪里来?

      说一说普通老师的作文课是如何上的:每周三下午第1课时讲评上次习作,朗读范文,做出点评,第2课时抄写本周习作,做到字迹工整,干净整洁。 星期五下午布置周末习作,有些老师列出提纲,有些老师只给题目。如果课本知识没有讲完,连周三下午的作文课也会取消,用于讲阅读课,都是源于课节太少之故。

      现在的课堂提倡让学生自学、讨论,这样很科学,但是学生在自学探讨的过程中要不断试错,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时间从哪里来?就算学生自学,也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否则只能布置在课下,一是效果不佳,二是违背国家“双减”政策。又要成绩又要素质,老师该如何带着镣铐跳舞?烧脑。

      吴松超老师说,一个老师如果能有一种魔力,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那么他做教师就成功了一大半。 一个优秀老师如何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如何点燃内驱力,自主学习呢?

      黄炎波老师对学生有耐心、细心,学生问问题坐着,他站着,学生要站起来,他却不让,趴在课桌上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题,深受作者感动。这是一位礼贤下士的老师,没有高高在上,以强者自居,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充分尊重学生,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了战胜难题的乐趣,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所以引燃了内驱力。

      于永正老师会弹风琴、画雷锋头像、唱豫剧、写美术字、吹口琴,带着学生旅游,两班学生写信联谊,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以能力征服了学生。有的班级乱七八糟,老师走进课堂只能怒目而视、百步穿杨、河东狮吼,有的班级秩序井然,老师的到来就像过节一样喜庆,有的老师学生一看见就退避三舍,或嗤之以鼻,有的老师被学生抱着腰挽着胳膊,亲得就像兄弟姐妹,上他的课永远都不觉得累,只有渴望期盼。这就是不同魅力的老师给予学生的不同感受,老师的能力就是他的魅力,他的魅力可以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

      反观自己,我有哪些特长啊?我喜欢读书,知道的故事多,我的音色优美,朗读有感情,我喜欢写文章,也喜欢关注孩子们的作品。我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多给孩子们讲故事,多带着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大家坚持着天天写日记,也会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

      吴老师说,如果教师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有“做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的意识,即使带着分数的枷锁,仍然可以“舞蹈”。

      吴老师的格局实在是高,他眼中的老师已经淡泊了名利,满怀教育情怀,尊重生命的价值,挖掘未来的意义,对国家、对民族拥有使命感。《大学》中说:“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也许我们达不到那个完美的高度,但是心中有了目标,就相当于看到了空中的北极星,前进就拥有了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WH586——086 给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