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力量》:孤独何处求解?答案自心有


你,孤独过吗?在什么情况下?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记忆中和孤独相关的最早画面大约要追溯到我小时候:开始时是我的一个背影,小小的,大约只有一两岁,正站在厨房后面,望着不远处斜坡上的一棵树,若有所思。有微风吹过来,轻轻佛起软软的碎发,但我毫无察觉。当时周围没有任何人,我就那么站着,不知道在想什么,也不知道站了多久。


这时,身后传来呼唤我乳名的声音,我回过头,看见爸爸妈妈笑着张开手走过来,但我望着他们好像没有什么表情,既没有笑也没有哭,也没有往前跑去,就那么睁着大眼睛安静地望着他们……


那好像是我断奶后的一个场景,隐隐听妈妈提过,当时妈妈为了给我断奶,回姥姥家躲了一段时间,回来看到我那淡漠的样子好像还哭了。我不知道这样的画面是真实记忆的残留,还是梦中出现过的,还是想象出来的,但这么些年过去,还时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那是一个看起来孤独的背影,还有一种超乎年龄看似无欲无求的平静,这一直都让我很好奇,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那时的小脑袋里又在想什么呢?


关于孤独,心理学上是这样定义的: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孤独多半都会抱有一种同情——不是一种好的感觉状态。孤独的确和愉快、开心联系不上,孤独心态下的人往往会感到空虚、寂寞、无聊、冷漠甚至绝望,常伴有强烈的精神空虚感。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这让我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位漂流在茫茫大海要时刻提防大鱼却又无任何人相助的孤独;还有《鲁冰逊漂流记》里几十年杳无人烟的荒岛求生,哪一种孤独都超出了常人的承受范围,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沉沦或放弃,都是满满的求生欲,好好地活了下来。


如果你以为这不过是孤独者的厌世而已,那就只能说你的认知太有限了。诚如孔子所言:“德不孤,必有邻。”一个人,未必不快乐。一群人,也未必不孤独。所谓的孤独,其实和人多人少未必正相关,甚至非必然相关。读读这本《孤独的力量: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吧,为你的认知打开一扇新窗。


每当有人质疑梭罗:“你在这种地方生活,不觉得孤独寂寞吗?难道在狂风骤雨的日子里也不会想要与人亲近吗?”梭罗都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为什么非要觉得自己孤独又寂寞呢?就好比我们人类,也不过是一群孤独者。如同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无非就是浩瀚宇宙中最渺小的一个点。关于这些,梭罗已经看的很透彻了,他早就意识到:空间上的亲近并不意味着心灵上的亲昵。


如果你还是觉得难以理解,依然觉得频繁的人际交往很必要,需要刺激和新鲜,只有在人群中才能拥有幸福,那么,法国的帕斯卡尔还会告诉你:人们害怕独处,恐惧孤独,所以才会本能地在刺激中寻求慰藉;同时人们又本能地意识到,喧嚣背后才是最为极端的孤独,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刺激背后的安宁。

不要吃惊于那些作者在文中对孤独的理解,我也有过这样惊讶,被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震到了,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笔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实在太悲惨了,他出生于社会最底层的收容所,不仅贫困潦倒,终身饱受癫痫的折磨,而且坐过牢,还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就连孩子也因为艰苦的流亡而夭折……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早被击垮了,在那些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品尝过孤独的各种滋味,但也因此创作出了那么多伟大的作品:《罪与罚》、《白痴》、《群魔》、《赌徒》等。从24岁写出的第一部令沙皇也为之流泪的小说《穷人》起,作品就一部接一部,无论多艰辛的处境都没有让他停下过手中的笔。孤独之于他,更像是为了思考与创作。#


还有很多这样颠覆孤独的文人,都集中在这本《孤独的力量》一书中,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这样将孤独诠释得如此独特而丰富。如此多样的孤独能够汇于一本书中,既要感谢琳中展羽的翻译,也要感谢天津古籍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在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的1月就给我们奉上这样一份影响深远的精神大餐。


本书汇集了尼采、叔本华、卢梭、艾默生、歌德、卡夫卡、司汤达等世界著名哲学家或文学家的作品,从亲情、友谊、爱情、故乡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孤独处境的细致描摹与精心刻画,表现作者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悟、反思与探寻。全书分为六章,从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写到世界是心灵的倒影。从心中来,终将回归心去。



这又让我想起那个写过《夏天的结束》一书的日本作家晴美。经过了几段情伤之后,她后来决心剃度出家,并取名法号寂听——出离者寂然听梵音。但她出家的原因并非如外界所猜:“我并不是对人间灰心丧气,也不是疲于男女关系,而是在生命中急切想要某种变数。”


晴美的前半生过得随心所欲,从不拘于世俗之礼,即便不被外界接受,工作受阻,遭人诟病也不改其行,甚至出家之后也依然如故,吃肉喝酒全然不顾,恣意洒脱,将近百岁依然神采奕奕,整天乐呵呵,她说:“对于习惯了孤独的人来说,在一个人的世界离开也是一件好事,我希望离开时,还能握着笔,伏在铺满稿纸的案子上。”


你看,孤独可以有力量,也可以是有灵魂的,还可以成为习惯。即便余生单身,孤独终老也没什么可怕,有人还正以此笑口常开,长命百岁呢!所以,既然孤独常在,那就与孤独为伴,尽享人生吧。愿你这一生,可以携孤独,能够享繁华,恣意洒脱,尽兴归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的力量》:孤独何处求解?答案自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