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读书笔记《李济学术随笔》Day8

第五编  学事趣谈

看了目录,有六篇文章。

第一篇《赴日小记》,写于1952年,没有发表过,是在李济先生的遗稿中发现的,记录他1946年去日本的经历,责任为调查战争期间日本劫去的中国的书画、古器物及一切与文化有关的物品,并与盟车总部商量要求赔偿的步骤。在离开日本前,盟总与中国代表团关于属文化项下的劫掠品的退还,已有三项了解:即七七事变以后之劫掠品,有证据者即退还中国;登记日本私人收藏目录以备检查。已决定之事项为周口店遗物即时缴还代表团;中央图书馆书籍即时预备送还。李济先生回国不久,这两批东西都陆续缴到。

第二篇《值得青年们效法的傅孟真先生》,傅孟真,我最早看到他的时候,是在岳南的《南渡北归》和《陈寅恪与傅斯年》,了解到在五四运动中,他就是走在第一个的学生。他创办了史语研究所,我觉得这一点贡献还是很大的。李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列出了傅孟真(斯年)几种品德,也是值得青年们效法的地方。

一是他的高度的责任心。二是极端的认真。三是没有偏见。第三点要做到还是有点难的哦。前两点,责任心和认真,要做到极致,也是不容易的。

第三篇《对于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学研究几段回忆》,如题,是对丁文江先生的回忆。在文章最后,李济先生把前后十余年与丁先生接触的经验,把他所提倡的科学研究中的几点记录下来:

1、他最注意的第一件事是培植人才及选拔人才。2、他认为一个机关的领导人,固然自己要做研究工作,尤其紧要的是延揽人才,并帮助下一代。3、他是一位民族意识很敏锐的人,他要把中国研究工作的水准提高了与世界最高的标准相较,他是绝对地不甘心于第二等品质的。他最厌恶的,是一种假科学名义,开空头支票的人们。

第四篇《回忆中的蒋廷黻先生》。文章写于1965年12月10日,离蒋廷黻去世两个月,所以这可以算作是回忆,也算作是纪念。两人人结识在1933年,天津八里台,一直到最后在美国分手,李济先生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他们交往的种种,特别在学术上讨论,他至今难忘。

第五篇《关于王国维的两点评论》,开篇引用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他作的挽词,然后说明两点,一是,观堂先生是学术界公认的、民国初年的一位权威学者,对于经学史学都有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将自北宋以来所提倡的考古学推进了一大步。二是,中国固有的学术与中国固有的人生观,并不是不能与现代科学思想融合的体系。

第六篇《二十五年来之“中央研究院”》。文章写于1966年,回顾在抗战中的中央研究院,在之后的二十五年中,中央研究所人员的变动,以及迁到台湾后重大的变化和“损失”,到胡适先生在任期时,为中央研究所做的几件实事,使研究所受到了国际的注意,使学术界认识了台湾的学术工作,让大部分都感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可是,我在想,为什么要有精神上的满足呢?中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学术上,应该做什么呢?我不了解,不敢妄评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2-20读书笔记《李济学术随笔》Da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