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困惑,同样是阅读,我读完后只能说这本书写的不错。具体哪里不错就说不出来了。
看了精彩的表演,也只能说,天哪,太精彩了吧?
有情景有内容的夸赞是如何的呢:
来感受下央视解说员对他的评价: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索契奥运会冠军在平昌周期面对着四周跳小将们的挑战。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因为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只是认识知识而不会使用!
如何改变这样的困境?《好好学习》提出了具体方法。
临界知识
年前我负责一个新的工作,我对这个工作一无所知,我主动查找与该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职责,再去与前辈沟通细节。最后将岗位中重要的事情和所需时间,以及沟通对象都写下来,方便自己对照检查是否都按照这个要求执行。
后来与朋友聊天才知道这是标准作业流程,写出工作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的指导工作。
书中对临界知识的定义: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临界知识套用了核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临界质量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有突破这一临界值,才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
也就是说这个标准作业流程也能够作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家庭清洁也可以整理个标准学业流程,规定清洁的区域和频次。
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临界知识呢?书中给出了以下方法:
首先,提高认知的深度。出现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单单只考虑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需要把她放到更广阔的环境当中去思考。这就是:什么事情(what)如何解决(how)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可能(if)为什么(why)。这样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其次,需要开阔的心态。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你是攻击他,这个说法不对?因为我从来没听过?还是说,这个说法真新颖,从我的哪些经验中可以验证?我来试试看?
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主动发现只是与只是之间的联系,创造出1+1>3的效果。
就像马云所说:“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机遇”
这两个前提必不可少,只有你具有了开放的思维,愿意多深入的思考。才能从表象中找到规律。
提升底层学习能力的三方法
1.反思
就像是镜姐的这次课程,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有的学员能够过得优秀学员的称号,而我不行?
先来看看我是如何学习的:通读全文,并及时写下所思所想。最后确定文章的大纲。因为要在一天以内读完全书并写出书评,内心的着急害怕自己完不成作业,并没有专注的阅读,合上书的时候,仍旧一头雾水。所以跟着自己的理解写下作业。
而优秀学员呢。带着问题去阅读,及时记录书中能够作为写作素材的案例,金句。这样合上书本后一篇文章也就大概成型了。
通过对比反思我找到了差距以及改进的方法。下一次只要对照这个目标检查是否完成,就能从已知的旧知识中提炼出新知识。
2.以教为学
将你所学的知识教给其他不懂的人。为了讲的更好,你会主动思考怎么讲的风趣,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掌握。就像老师备课一样,你必须先熟悉这个知识,再根据你的理解设计课程,最后给出测试,了解掌握情况。
教别人的过程也是对知识强化记忆的过程。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3.刻意练习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呢?这就需要有意识,有目标的刻意练习。当你将以上两个步骤做好的时候,你就能明显感受到,有些知识好像是相通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在慢慢建立自己的体系。将单独的知识点创建起来,更为立体和丰富。
持续提升学习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这不仅仅让你记录若发生的事情,更需要记录放下的所有情况,比如,你的感受?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要尝试训练自己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只有高度还原“现场”才会对未来有指导作用。如果后续发生类似事情,我就能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不要再冲动的情绪下做任何决定。
这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
2.回顾
回顾就是回去看当时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进行周,月,年的回顾,来检测目标的完成情况。以第三方的角度再次审视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回顾也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3.付费购买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贵在哪里呢?精力的浪费。注意力是非常宝贵的,好的内容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价格去拥有。
总结
跳出低水平的勤奋就需要我们加强认知深度,通过每天如实记录的方法,找到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普遍规律,并通过教学的方式输出你的经验。定期回顾迭代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