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卷有益”的思考(1)


第一章的标题吸引了我——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我特别想知道自己的阅读是否存在很大误区。

标题下面的这段话值得我们细读细思: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那么同样的,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如果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大脑的话,对教师而言,投资大脑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

这段话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常说的“开卷有益”是真的吗?想到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

可以说从古至今,有很多正面的例子。比如大家熟知的三国时期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故事。据说吕蒙真正开始喜欢读书,是因为他读了孙膑用“减灶计”打败庞涓后感觉眼界大开。从此开始慢慢爱上读书。后来他的才能大长,成为吴统领全国兵马的大都督。

以前,能读得起书的人家不多。所以那时候的书也真的能让人开卷即受益。当今社会,读书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随时可读,随时有书可读。这就使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读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这一章的开篇,魏智渊老师为我们呈现了某老师近几年购书清单(如下图)。

看了这份书单,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位爱好读书、涉猎广泛的老师。说实话,其中的很书我连听都没听过,更不要说读了。所以,我是很佩服这位老师的。

魏智渊老师以这份书单为生发点,对教师专业阅读的误区现象进行了描述与说明。

在“警惕流行书籍与庸俗成功学”这一话题中,他提醒所有老师,从真正专业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枯反对对赏识的简化,真正的赏识是发自内心对孩子的信任。他的观点让人醍醐灌顶,我们不妨再来读一读:“真正的激励应该来自真实的成就感,来自将教室里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卓越之后所获得的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人要靠粮食而不能靠激素成长,过多地阅读脱离真实的教育教学的励志型书籍,会让人始终处于亢奋与迷乱甚至幻觉之中,从而更加浮躁。”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是要正视其复杂性与艰巨性的。同时,要以润物无声的润泽,引发真正的思考。所以作者说,从职业认同的角度看,那些或能细致地呈现教育全过程的,或直面真实问题并进行梳理的书,才是值得推荐阅读的。

后记:这一章开篇即颠覆了我对于阅读的一些原有认识,所以这一章本没有几页的内容,我却读得很慢,想得虽然不深刻,但是很多想法随着阅读的继续而发生着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开卷有益”的思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