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困难”成为次目标

咨询师在辅导当事人时,常会听到当事人说“我是很想这么做啊!但是又因为……,所以做不到”,让咨询师像有踢到铁板的感觉。在当事人提及去解决问题会遭遇的困难时。“如何克服这个困难?”或许就可以变成完成大目标下需要先达成的次目标了。

也就是说,遇到当事人改善行为的困难时,就往如何克服困难的方向思考,而能让咨询工作不会因此就停滞不前。所以当然有克服困难这个次目标后,咨询师可以先用前述的奇迹问句,引导当事人,让他描绘克服困难之后的美好愿景中当事人自然表现的行为。找到一些可以现在立即开始做的方法。也可以用假设问句,引导当事人思考:

如果你能专心读书会是什么样子?会跟现在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能忍住不拿别人的东西。那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是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如此就比较可以刺激当事人去思考,能专心读书以及懂得克制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再以例外问句引导当事人去发现:何时曾有读书专心的样子。和曾做到忍住克制的经验。以及如何做到的方法如何多做到,等等。

在讨论如何克服困难的次目标时。除了可以采用奇迹问句,假设问句,例外问句等技巧之外,咨询师还可以特别针对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态度加以介入。也就是说,除了克服困难的方法之外,当事人对于克服困难的动机,意愿的高低,信心的高低,有把握度的程度,愿意尝试的主动性高低等向度都值得咨询师多去关注。一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评量问句,询问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动机,信心,主动性等向度之分数的高低。这除了可以使咨询师理解当事人之外,也可以从此处去引导当事人:

需要发生什么才能使分数上升一分呢?

而如何上升一小分,又成为克服困难的这一次目标的更小目标了。

有时当事人改变的意愿不高,对自己的信心也不高。但是咨询师可以结合关系问句来请当事人猜想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会如何为他打分:

你猜你的领导会对你进步得信心有几分?

你猜你朋友会说你会主动尝试的可能性是几分?

他们究竟看到你的什么而让他们的分数跟你的有所不同。他们的分数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当重要他人的分数比当事人高时。有时具有引发当事人提高自身动机与自信的作用。若当事人对自己的自信过高时。这可以试着思考别人较自己低的分数,而具有提醒作用。当然,咨询师得判读对于眼前的当事人询问哪位重要他人的观点以及哪一个向度对当事人来说是重要的,合宜的。而次即是SFBT专业所在。之后若当事人在动机信心,主动性等态度上,能有一些小小的突破石。当事人的困境就可能会有小小的改善。而此时便可结意赞美,强化。使之巩固与扩大。

所以当事人想要的目标是最大目标。而克服阻碍目标达成的困难是次目标。当事人克服困难的态度。其他人的观点这是在考量如何克服困难时。可同时加入的向度。如此就容易在辅导当事人的挑战和困局中找到一个可以突破的方向。

感恩遇见,感恩每一天。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不知不觉消磨你的意志,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不知不觉增加你的信心,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

罗山胡涂涂坚持分享第91天,2018-7-29。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克服困难”成为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