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中国对朱槿(扶桑)的栽培观赏历史悠久,将其视为神树。《山海经·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

《楚辞·九歌·东君》云:"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注:"日出,下浴于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汉代《海内十洲记·带洲》云:"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西晋植物学家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朱槿的记载,内容如下:"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於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插枝即活。出高凉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晋代陶潜《闲情赋》云:"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逯钦立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唐代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诗云:"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唐代诗人李绅的《朱槿花》诗曰:"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繁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宋代《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郭璞《玄中记》云:"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宋代诗人蔡襄酷爱朱槿,在漳州做写事判官时,晚秋季节,在西耕园驿庭园内看到数十株朱槿,当即时作诗赞赏,不久他离漳州东下,临行前特地去观看一回,又作诗一首。15年后,他再次来到漳州,专程去观赏朱槿,并写了一篇小序,将前后15年3次观赏不槿之事记录下来留作纪念。15年之久不忘朱槿,诗人爱此花之深切可见一斑。

明代凌云翰《关山雪霁图》诗云:"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扶桑》载:"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认为"东海日出处有朱槿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以比之,后人讹为佛桑,乃木槿别种,故日及诸名,亦与之同。"认为佛桑是朱槿之误。

清代李调元所著的《南越笔记》中记载:"佛桑一名花上花。花上复花,重台也。即朱槿。"。认为佛桑是指一种花上有花的朱槿品种。清代吴震方《岭南杂记》载:"扶桑花,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清代颜光敏《望华山》诗云:"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朱槿的各种名称,现代已经混用,可以称呼所有类型的朱槿,但古代却不一样,即使是古代,各名称的定义也不一。例如现代无论是何颜色的花,都称为朱槿,但在古代只有红色花的才叫朱槿。西晋的《南方草木状》:"其花深红色"。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第三十六卷,《木部三·木之三·灌木类》中记载:"朱槿,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色者尤贵,呼为朱槿。"。晚清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佛桑,枝叶类桑,花丹色者名朱槿,白者曰白槿......."。

古代妇女以朱槿簪于发间。当今江南庭院种植朱槿之多,北方的盆栽朱槿之多,不亚地其他奇花异。这不仅是由于它的美,恐怕也由于它向人们索取的少,而供人们欣赏的多,是它能在全国各地广为栽种应用的原因。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朱槿花这种植物花色艳丽,给人一种热情豪放的感觉,但是它却有着一个独特的花心,它是由多数小蕊连结起来,包在大蕊外面所形成的,结构相当细致,就像是热情外表下的纤细之心具有着微妙的美,因此朱槿花的花语代表了纤细美、体贴之美、永保清新之美,新鲜的恋情,微妙的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