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西门大官人想要和卖炊饼的老板娘潘金莲交朋友,贿赂了潘金莲的邻居王妈妈,王婆说大官人要想和小娘子愉快的玩耍需要有几个硬性条件,硬性条件总结起来就五个字:
潘驴邓小闲。
潘:是潘安一样的容貌。西门大官人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长得还行,至少和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来说,自己就是潘安再世。
于是他问:王妈妈,驴是啥。
王妈妈笑的一脸暧昧的笑道:就是驴一样的行货。
西门庆觉得自己这个很在行,他撩了衣服。
惹来王妈妈夸张的大笑,道:大观官人不用脱衣服,老身知道你有。
西门庆问,那邓是啥呢。
王妈妈说:这个我要好好给您说道说道。
邓就是西汉的邓通。
邓通他爸叫邓贤,邓贤老来得子,对邓通很喜欢,邓家在当地算是富裕家庭,邓贤请先生教邓通读书。
显然邓通不是那块料,书读的很一般,他喜欢运动,经常和小伙伴去郊外河边捉鱼摸虾,邓通在划船上很有天赋。
成年后,邓通他爹开始考虑儿子的前途了,他有两个选择,其一就是花钱让邓通去京城任郎官,第二就是花钱让邓通留在当地当个小官。
邓家有钱,为了儿子的前途,邓贤一咬牙花了大价钱把邓通送到长安,让他当了个黄门郎。
在长安邓通干嘛呢?
还是划船。
邓爸爸的想法没错,到了京城平台大了,机会多了,更容易飞黄腾达。
当时的皇帝是汉文帝刘恒。
吕后去世,功臣集团诛灭诸吕,选择刘恒当皇帝,他就是汉文帝。
刘恒自己都没想到天上掉馅饼,还能落到自己嘴里。
坐稳江山后,汉文帝也开始热衷的一件事,这件事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喜欢,那就是成仙,长生不老。
对死亡的恐惧好像是人与生俱来的恐惧之一。
皇帝富贵到顶,更想长生。
对于修仙这事儿,汉文帝很上心,他甚至做梦都在修仙。
有一次汉文帝在梦里梦到自己快成功了,马上就要登上天梯飞升而去了,但是天梯很高,他怎么也爬不上去。
这时候有个黄门郎在背后推了他一下,汉文帝顺利登上了天梯。
飘向南天门的那一刻他回头一看,黄门郎面容很模糊,但是他看见黄门郎的衣服带子是在背后打结的。
醒了以后,汉文帝梦中情景历历在目。
他起身去渐台散步,发现真的有一个黄门郎衣服带子是结在背后的,这个黄门郎就是邓通。
这个解释吧,很扯。
邓通是汉文帝的男宠,大约邓通长得也有潘安一样的容貌吧,他喜欢划船,身材一定很好。
他和汉文帝怎么认识的,不得而知。
做了汉文帝的男人,汉文帝必然不能让他在苍池划船。
汉文帝想要抬举他,但是一个船夫,对朝廷没有尺寸之功,贸然把他提拔为大官巨宦,没法向满朝文武交代。
于是刘恒就编了这么个故事。
汉文帝还使用了谐音梗,说邓通这个名字已经预示了他会帮自己登通修仙之路。
您是皇帝,您高兴就行。
当时人对邓通的官运亨通很有意见,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
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汉文帝对邓通很宠爱。
汉文帝有个干妈,叫许负,擅长给人看相。
有一次汉文帝请许负给邓通看相,许负端详着邓通俊美的面容说:
邓通得贫饿而死。
汉文帝说:干妈,邓通得罪您,我替他向您赔罪,但是,您别咒他啊。有我在,邓通怎么可能饿死呢?
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
汉文帝把四川严道的一座铜山赏赐给邓通,并且给他铸造金钱的权利,此后邓通铸造的金钱流布天下,邓通也富甲天下。
钱都是他家出的。
汉文帝把玩着邓通钱币,开心的想,还有谁,能把邓通饿死。
后元七年,四十七岁的汉文帝病了,长期卧床,身上长了疮,邓通经常用嘴帮他吸允疮里的脓血,汉文帝很感动。
一次汉文帝问邓通:
天下谁最爱我呢?
邓通说:应该是太子。
这天太子刘启来看望老爹。
汉文帝说:来儿子,给爹把这脓血用嘴吸出来。
刘启照办了,但是恶心坏了。
后来一打听原来邓通经常给老爹吸允脓血,刘启恨死邓通了,觉的一定是邓通在父亲面前进谗言,老爹才用这么恶心的方式试探自己。
邓通的想法没错,说的也很正确,他提前在给自己选择后路。
汉文帝一死,即位的肯定是太子,这时候说一些太子的好话,传到太子耳中,可以拉近和太子的关系。
邓通也没想到汉文帝用吸脓血的方式试探太子对他爱的有多深啊。
邓通的马屁算是拍到马蹄子上了。
后元七年七月汉文帝病死未央宫,刘启即位,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邓通免职抄家,铜山啦,制金钱这些事顿时和邓通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了。
邓通只能靠着朋友的接济混日子,后来饿死街头。
听完邓通的故事,西门大官人一脸为难的说:王妈妈,你是让我给潘娘子吸~
王婆打断他道:大官人想啥呢,我的意思是说大官人要像邓通一样有钱才行,明天潘家娘子就要老奴家做针线活了,我不得买点小龙虾烤串啤酒啥的招待她吗?老身给大官人办事,难道要我自己掏钱不成。
西门大官人笑道:钱好说,我有,我有。
当天夜里,西门大官人在对金莲的美好憧憬中睡去,他做了一个美梦,梦里有一个人在一座高高的天梯前徘徊,看样子是要上天梯去。
西门大官人忽然想到了邓通,他赶紧推了那个人一把。
那人一脚踏上天梯,消失在南天门的尽头,西门大官人隐约听到消失前那人那人喊了一声道道:
且慢行,武二有话说。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