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的急救生命链!

2019年5月7日注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下午快到17点的时候,某大学宿舍公寓里有一位18岁的大一学生突然毫无征兆地全身抽搐后倒地,失去了意识。同寝室的同学们发现他倒地后立即上去查看。幸亏他们参加过了急救培训,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XX,你怎么啦?醒醒!”可是他没有任何反应;再仔细看时,发现他也已经没有了正常呼吸。不好,难道是心脏骤停?!“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你们快去拨打120呼叫救护车!快把楼道里的AED拿来!”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高效而又快速。剩下的同学立即把患者放在地上,解开他身上的衣服,开始做CPR。很快,120电话打通了,急救车组闻风而动,疾驰在了赶来的路上,也有同学联系了学校老师,赶往路口去迎接急救车;AED也在几分钟后拿到了,同学们立即把AED打开,按照语音提示进行了操作,除颤完毕后,“AED”发出语音提示“请继续按压”。于是同学们继续高质量的CPR。就这样同学们在根据提示对患者进行了第二次除颤后,急救车组急救人员赶到了。医生在听取同学们的汇报的同时,迅速地检查并评估患者的状况:呼叫完全无反应,意识丧失,颜面、口唇紫绀,叹息样呼吸呈叹气样,每分钟小于5-6次,大动脉触及不到,双侧瞳孔已经散大,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继续心肺复苏并给予开放静脉通路、推注肾上腺素、球囊面罩辅助人工通气,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除颤仪替换AED等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全力以赴抢救患者。CPR抢救持续了约10分钟后,众人期待的心电活动终于出现在了心电监护仪屏幕上,随后触及到了大动脉搏动,自主呼吸也在数分钟内渐渐恢复。

随后急救小组在严密监护下,和大家齐心协力将患者搬抬至救护车上,快速转运至北医三院急诊抢救室。途中心电监护仪上显示着窦性心率,80-100次/分,呼吸、血压平稳,仍没有自主意识。

这是一次成功的现场CPR抢救案例。纵观整个抢救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生存链五个重要环节贯穿其中,并且相互之间紧密联系,没有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首先,患者的同学们作为第一目击者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拨打120呼叫急救车前来救援,并且迅速从楼道中取得了AED);其二是各位同学持续的高质量心肺复苏没有中断;其三是立即使用了AED,并且按照提示进行了2次电击除颤。至此,院前的三个生命链环节做得非常完美而且紧密结合,没有浪费宝贵的时间;第四,基础及高级急救医疗服务也在急救车急救小组迅速赶到后,紧密地与院前急救的三个生命链环节衔接起来;第五,高级生命支持和骤停后治疗也在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转运到了医院急诊病房之后快速实施。目前患者自主心跳、呼吸稳定,心肺功能基本正常,意识从无反应状态已恢复到对刺激有反应,我们期待着他能在环环紧扣的生存链的帮助下再次绽放生命之花。

除了成人生存链,在这个真实的案例中我还发现了两个亮点:一个是:同学们都是训练有素!假如患者的同学们没有经过培训,生存链启动将会严重滞后,可能需要等待10分钟后急救车小组到达后才能启动,但到那时已经为时已晚!关于迟到的生存链,这里有个例子。2018年8月6日9:25 ,一青年男子倒在上海徐家汇地铁站11号线站厅,伴有抽搐症状。站长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广播寻找会急救的乘客。9:33,华山医院一护士和一学过急救的乘客先后赶到现场,判断男子心脏骤停,开始实施持续胸外按压。9:35,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给予手动除颤仪电击除颤,继续按压,过程中男子心跳回复。9:44,男子被转运上救护车,送往龙华医院。然而事后发现该男子处于深度昏迷,怀疑处于脑死亡状态。足见第一目击者的重要性。因此,现在提倡第一目击者培训,就是出于能够在有人发生心脏骤停时,立即开始CPR挽救生命的考虑。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他们的公寓楼竟然有救命神器,AED!其实心脏骤停后心脏并不是真正停跳了,而是处于心律失常状态,常见有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此时心脏失去了射血功能。这个时候只有通过电击,才有可能使致命性心律失常终止(如室颤,室扑等),之后再通过心脏高位起搏点兴奋重新控制心脏搏动从而使心脏恢复跳动。而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叫傻瓜机,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即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它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电除颤。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如果当时公寓楼里面没有AED,这名同学的抢救过程也许就不会这么顺利了。目前我国AED的普及率相当低,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了在心脏骤停抢救过程中AED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这个情况正在好转中,相信不久的将来,AED会出现在各个学校,为校园里的年轻生命保驾护航。

你可能感兴趣的:(环环相扣的急救生命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