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浮生六记》(2)

清嘉庆年间,年近半百,饱经悲欢离合的沈复着手写书回顾他这一生。他是否写完?他是何时离世?他又如何离开这个世界?据说,除了他的朋友在自己的文字中会一笔带过之外,他在世界上留下的文墨,就只有这本《浮生六记》了。

清乾隆二十八年冬天,沈复出生在苏州一个既是官宦又是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的父亲沈稼夫,给人家做幕僚。母亲娘家姓陈,据说也是读书人家。

从书里来看,沈复在家里至少有两个姐妹和一个弟弟。由于沈复的伯父早夭,导致没能留下后代。因而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过继给了伯父,从故事情节来看,这种过继也可能是只是形式上。却在无形中埋下了沈氏兄弟日渐不睦的隐患和阴影。

由于早年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曾与沈复定亲并有婚约在身的那位于家的女儿,才八岁就夭折了。这本是一件悲伤之事,却给后来的沈复与芸娘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之情埋下了伏笔。

芸娘,陈氏,名芸,字淑珍。她的父亲陈心馀是沈复的舅舅,舅母金氏,芸娘还有一个名叫克昌的弟弟。

在沈复的心目中,芸娘聪慧、坚韧、勤奋、好学。她四岁那年,父亲去世。然而,当她年纪稍长之时,便以出色的女红针线毅然担负起了母女三人的生计,她仅仅凭借指尖飞针走线,不仅解决全家衣食住行,还供弟弟念书。

天性聪慧的芸娘又何尝不想念书呢?在她牙牙学语时,父亲就教她《琵琶行》,谁知她一教就会,甚至可以背诵。倘若不是父亲早逝,以她出色的天资和勤奋,何至于……

偏巧有那么一次,芸娘在弟弟的书箱里翻出了《琵琶行》,她根据幼时记忆,逐字辨识,并学会了认字。此后,刺绣之余,她凭借天资和勤奋,依靠持之以恒的自学,逐渐识文断字,通晓诗词,甚至可以手持书卷秉烛夜读了。

原本羞涩稚嫩的少女,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除了不慌不忙地战胜艰难困苦之外,却还可以阳光自信、勤奋进取地心向书籍、知识和诗词。仅凭这些,就足以成为无数女子的榜样了。

芸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学和诗书浸染中不断成长。当十三岁的沈复跟随母亲回娘家,在感叹“淑姐姐”才思清雅灵秀,聪慧敏感,却也已然倾心于她不能释怀了。他私下恳求母亲,“若娶妻,一定要娶淑姐姐。”

母亲也喜欢这个温柔和顺的女孩子,欣然认可了沈复的要求,不仅赠予信物,并与陈家订下婚约。

又过了五年,也就是清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在一片欢愉和喜庆中,他们真正拜堂成亲了。

在清代,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男女双方在拜堂成亲、洞房花烛之后就意味着他们告别天真无忧的少年时期。

拜堂和洞房,也标志着这些曾经的少年真正成年并挑起了养家糊口、繁衍后代的责任,有的甚至肩负起兴家望族、光宗耀祖的重任和使命了。

那么,故事的男主人公沈复如何迈向成年?成家之后的夫妻二人,如何做到琴瑟和鸣般的恩爱和举案齐眉?面对人生道路中的一些重要转折,沈复又将如何面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浮生六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