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再黑暗的世界也会有一丝光亮

        在高中的时候看过余华的《活着》,当时就觉得这本书很有感染力,所以我又去看了《许三观卖血记》,断断续续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整本书。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但或许这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诙谐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卖血,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小说向我们披露了40年前的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卖血。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老婆,第二次卖血是为了偿还一乐砸破方铁匠儿子的脑袋的医药费。自然灾害的那一年,为了让三个儿子和许玉兰不用再喝玉米粥,许三观再次卖血,让全家人吃上面条;二乐在乡下插队,为了讨好二乐的队长,好让他能早日调回城市,许三观又卖了两次血,请二乐的队长吃,给二乐的队长送礼;即使一乐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但许三观最爱的还是许一乐,对他也是最好的。一乐得了肝炎,在上海治病,家里没有钱,许三观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卖血,一路卖到上海,为了救一乐的命,他可以连命都不要,隔三五天就去卖一次血,在松林还差一点把自己卖死了。

        这些卖血的经历,都说明许三观身为一个男人,身为一家之主,身上责任的巨大,他为了这个家一次又一次的卖血,为了儿子一次又一次的牺牲,也体现了他的父爱。他是在用生命去爱着这个家。作者将许三观设计成一位集责任与善良于一身的人,作者设计得很成功,许三观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动的人物。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在我眼中算是个大英雄。

        在那个悲剧的时代里,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感受不到那种生存压力的绝望,但在余华的书里却能深深的感受到。《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字里行间里尽显悲惨、不幸,让人跟着剧情,心也沉重的透不过气。为了活下去,一次次地挣扎,一次次顽强地抵抗。

        这本书除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少许诙谐,也能感受到掺杂在其中暖暖的爱——许三观对儿子的爱,对妻子的爱。妻子被批斗,不顾一切去送饭,把菜藏在饭下面,一边对愚昧感到愤恨,一边体会他们的坚强与爱。儿子肝炎住院,舍命卖血,只求儿子能活下来,所幸故事的结尾是阳光的。经历了种种磨难后,迎来了寒冬过后的第一缕暖阳,在绝望中挣扎,挣扎中尽显温情。

        人生本就是多苦难,可是人与人面对苦难的方法不同,是选择直视困难还是逃避,无从所知。有些人宁愿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坚持已久的从幼年生根的那颗初心,开始顺应时代的变迁,成为行尸走肉,没有理想,没有精神的追求,只为物质的满足。许三观真的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我们在生活中即使再苦再难,也要对生活抱有希望,任何风雨都会过去,每一个晴天都不会缺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许三观卖血记》——再黑暗的世界也会有一丝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