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 部分读书笔记

人物、地点、事件:无论有生命与否,人们都可以读出情感反馈。

如果某事物与我们产生互动,我们就会对该互动加以诠释;

通过身体动作、语言、轮换和常规应答,它对我们做出的反应越强烈,我们就越有可能将它视作社会行为人。


人与机器的交往不同于人与人在于:当你出错时系统开始反抗。所以要做到是容的,于助人的,才可以让科技更像人。


我们为什么会责备机器?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我们而言我们的行为是正确的,如果结果不恰当,那就是机器的错。


根据以上说法,因为机器更像人,所以人依赖机器,但机器出现不像人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回去责怪机器。这是因为反思层次如何确定事情的起因,如果反思层次预测了负面的结果,如果负面结果没有发生,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如果反思层次预测了正面的结果,如果正面结果没有发生,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


而用户体验要做的,不单单是正面结果赞扬和负面结果鼓励,更要在结果之前给出相应的预测和提醒,端正人们对起因的认知。


产品与人的的信任是千百次的正面体验慢慢增长的。当产品推荐自己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已经人尽皆知了,而是要从0开始介绍自己。


信任是如何建立的?

1、初识-自荐;

2、入职-可靠;

3、我们能够建立心智模型(足够了解)。


「旁观者的冷漠」原理:围观的人越多,帮忙的人越少。——社会心理学家比伯·拉坦纳

社会:人多的情况下出事大家应该有强烈反应,如果没有就意味着没事。

工作:有很多人会检查同一个东西所以自己可以不那么在意。

问题在于每一个人都么想——信任阻碍了工作

 

使用设备时,你同时处于两个空间: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精神空间往往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到物理空间的活动。因此,我们需要一项功能来避免这种影响。


为什么机器需要情感化?


首先,情感化不是情感。参考:

「情感化的因素」身体的、心理的、语言、社会动力学、社会角色。

身体的:脸部、眼睛、身体、动作。

心理的:偏好、幽默、性格、感情、移情、“对不起”

言:互动语言的运用、口语、语言识别

社会力学:轮换、合作、表扬优秀工作、回答问题、互惠

社会角色:服务人员、队友、对手、宠物


机器需要情感化的原因:自动化。机器在没有人类帮助的情况下被要求完成任务:如何和人类交流,如何让它们相互交流。比如畏高、躲避障碍物、可爱好玩。


但机器人所需的情感不一定是人类的情感,而是符合机器需求的情感系统。以能够让机器处理决策性和控制方面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 部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