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榆树“正名”

今天在《2015年人民日报散文选编》一书中,看到署名“孟得民”的一篇文章《奔跑的榆树》。

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孟得民,国际著名学者,亚圣孟子后裔,山东临沂直播电商管理集团董事长,网红经济研究院创始人,还当选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还有诸多头衔不一一列举。

作者说他在新疆天山深处的峡谷,看到了原本生长在冀中平原的榆树。他为榆树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全文描写颇具新意。看了这篇文章,让我不得不重新认识这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树种。

生长在市区草坪里的榆树


在我的家乡大西北,浩瀚的沙漠,戈壁,盐碱地上,最常见的莫过于白杨树,柳树,沙枣树和榆树。它们都不在名贵树种名录里面,实在是太普通太普通了,虽然随处可见,在人们心中却常常被忽视。

正如作者所说,榆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它得以延续下来的根本原因。随便一处稍微潮湿的地方,插下一根榆树枝条,没多久就会发出新芽,没几年就长得枝繁叶茂。有的树龄较长,看起来主杆已经枯死,冷不丁你会发现从根部又有新芽钻出地面,延续了老树的生命。

榆树不像白杨树那样有挺拔的身姿,也没有白杨树那样相对光滑的表皮。榆树生来就没有个好身材,不是弯曲,就是多分杈,表皮暗灰色,纵向多不规则裂纹,质地粗糙。也因其多弯曲,分杈,树身多瘤,故而建房,做家具没人选榆树做材料。

对于这不起眼的榆树,人们老是用它的外表来形容人的不好的一面。例如:说某人皮肤不好,往往说“粗糙的像榆树皮一样;”因它坚硬的材质,如果说谁脑袋愚钝,不好使,往往说“就像榆木疙瘩一样不开窍。”……


城市绿化带的榆树



但是,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今,我所在的城市,路边绿化多用榆树,修剪成各种形状美化了环境。榆树随处扎根,防风固沙,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生活中因它顽强不屈的性格,人们在激励某个软弱,没骨气的男人时,往往说“怂了怂,是个男人;弯了弯,是个榆棍。”榆树不可以做栋梁之材,但是,榆木墩做砍肉的砧板十分耐用,不易产生木屑。可见其优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修剪成造型的榆树



谁说其貌不扬的榆树百无一用?榆钱,榆树叶,榆树皮在困难时期是人们赖以果腹的食粮,救了多少人的命。

据老一辈讲述,解放前就不说了,单说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挖野菜,吃树叶。那时候的榆树起了大作用,春天榆钱儿捋下来蒸着吃;夏天榆树叶,榆树皮晒干磨成粉,和着杂粮面熬粥喝,可以当主食。即使是我小时侯,生活改善不少,虽然不挨饿了,榆钱儿拌面蒸着吃也是相当美味可口。

综合看来再没有那个树种像榆树一样浑身都是“宝”,某种程度来说,把榆树称作“救命树”,“母亲树”都不为过。

看来为榆树正名,很有必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榆树“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