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自驾游省内(之一):《听卢老先生讲述石塘古镇的故事》(上集)

这个周末,跟随浙大江西校友会摄影俱乐部的老铁们,游览了上饶市铅山县的石塘镇和黄岗山两地,很有收获,非常开心!

(上图)在上饶市铅山县石塘镇校友们与卢志坚老先生合影留念

(上图)在上饶市铅山县黄岗山顶校友们合影留念


周六大早,省科技师范大学的江教授便开车来到我家茶室门外接上我们,几辆车子分别从不同的地方相继奔往铅山县石塘镇。临近中午,与浙大校友会胡会长夫妇、吕师兄、摄影俱乐部阙总、上饶校友会温会长夫妇等一行人在下高速公路的路口汇合,一起前往石塘镇。

午餐时分,温夫人介绍了几位朋友给大家认识,其中一位是石塘镇的义务讲解员卢志坚老先生。卢老先生首先做了自我介绍,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土生土长在石塘镇,曾经是木匠,缘于对家乡厚重文化的热爱,他放弃了拿手的木工活,转行保护、挖掘石塘的历史文化。他每天坚持看两三个小时的报纸书刊资料,走访镇上老人,收集与石塘历史民俗有关的信息资料,因此对古镇的每座建筑每段历史都了然于胸,先后整理发表了40余篇文章。他为外地游客义务讲解石塘的历史文化,成为石塘镇的金牌讲解员,他希望通过讲好石塘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塘,让石塘走向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

听了卢老先生的一番介绍,我们了解了石塘镇的历史,概括起来是“古色、绿色、红色、蓝色、白色”的五色历史。

古色指的是,石塘是一个千年古镇,于南唐保太十一年(公元953年)置镇,有着1064年的悠久历史。相传五代前(907-960)村北有方塘十口,后来根据“十塘”的谐音,故名石塘。

绿色,2003年7月,石塘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是因为宋代文人朱熹与石塘镇祝氏家族的渊源。

~~~~~~

百度了解一下: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与铅山有着深厚的渊源,源于文脉厚重的石塘,关联人就是祝可久。祝氏是铅山石塘古镇的大姓。《石塘祝氏宗谱》记载,祝可久对石塘的功勋是卓著的。

《铅山县志》载,隆教书院为铅山历史上第一所乡校,是祝可久与祝可大兄弟共同创办的。宋朝绍熙戊午四年(1198年),祝可久回到了石塘家乡,与弟祝可大一起,将父亲的乡塾扩建修葺成隆教书院。先后请来刘子翚(hui)、刘子羽等一大批当时的文化名流到隆教授课,以先贤哲学、诸子百家及文韬武略来教育当地乡族子弟。

《石塘祝氏宗谱》载:“熹从刘屏山习学于石塘后山隆教书院。”

朱熹的老师名刘子翚(hui),号屏山,宋代大理学家、文学家,崇安五夫刘家人,即今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俯前村人。

祝可久与朱熹是亲属关系。祝可久创办的隆教书院曾经延请刘子羽前来讲学,而作为刘子羽的义子,朱熹曾随义父来过石塘,并在隆教书院受过教育。祝可久在正式创办隆教书院时提出的“尚礼守义、忠君厚民”的教育方针对朱熹影响较大。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石塘祝氏修宗谱,因崇安五夫刘家和石塘祝家的世交姻旧关系,祝家请朱熹为家谱作序,此时,朱熹已成为理学宗师,他欣然应命。序言署名:“宋淳熙己酉十六年主管太乙宫崇政殿说书学士朱熹谨撰”(下图)~

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任“主管西太乙宫,兼崇政殿说书”,因此序言以“主管太乙宫崇政殿说书学士”的官职署名。

朱熹后来经常在江西福建一带活动,来往于铅山鹅湖书院与隆教书院之间。

另外,宋代词人辛弃疾晚年曾长期寓居于石塘镇。辛弃疾和朱熹一样,与石塘祝氏名儒、曾当过贵州刺史的祝可久关系密切,也为祝氏家谱写过序言。这在铅山县各姓中,是独有的荣耀。

辛弃疾写的序开篇说:“古昔天下分为九州,唐虞以降,九州之内无族谱者不得为大族显姓。”他认为祝可久修家谱,彰显了祝姓在铅山的大族显姓地位。

朱熹、辛弃疾等大家与石塘祝氏的密切交往,印证了祝氏倡导的“敦诗书以移俗”的家训。


红色,石塘也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北苏区特委所在地,黄道、方志敏等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战斗过,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1931年4月27日,方志敏(时任代政委)率红十军(周建屏任军长)进攻闽北时,攻占了石塘,建立了石塘港背乡苏维埃政权。

1937年秋,新四军第五团在石塘完成整编,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闽赣省边区一带的红军游击队根据上级指示,于当年11月中旬陆续下山来到石塘,集中整编扩军。部队到这里后,打的旗号是闽赣边区抗日义勇军独立团。整编期间,黄道、张云逸、谭震林、曾镜冰、饶守坤等曾来此开展整编和扩军工作。

(上图)黄道《满江红》

黄道(1900年—1939年),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弋横起义领导人,历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省委组织部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闽赣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闽赣(福建)省委书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江西省委书记等职。1934年1月,在二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9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毒害,壮烈牺牲,时年39岁。

陈毅同志评价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


当时,到石塘镇的红军和游击队只有600多人,到1937年12月中旬,部队就发展到1500多人。1938年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在石塘集训的闽赣边区抗日义勇军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集结地在今天的石塘中心小学内~

1938年2月25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奉命从石塘出发经开化奔赴抗日前线。

东祝宗祠,现在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铅山县石塘镇新四军整编纪念馆~

纪念馆内,卢老先生生动的讲解~

卢老先生说,东祝宗祠的屋顶是鹅颈顶,这样冬暖夏凉不会漏雨~

当时国共合作的标语是:“团结一致,抗战到底”~

(注)图右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图左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的旗帜

纪念馆内,石塘英烈榜边是习近平主席的“论民族英雄”,非常激励~

饶守坤生平事迹展~

认真参观学习~


1941年,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当时一场著名的战役——血战东流山,在石塘进行整编的五团为了掩护军部,1500余人几乎全部战死,只有不到百人突出重围。

“皖南事变”发生后,石塘、永平与上饶集中营成为囚禁新四军指战员的监狱。被俘新四军战士和部分未暴露身份的新四军干部约1500余人被关押在石塘集中营~

在集中营内,国民党对新四军战士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摧残。

上饶集中营士兵大队旧址内,至今留存有一面诗词墙,留存了当初被关押的将士写下的二十余首诗词~

今天,人们依然能从这面墙上的诗词,感受到当时斗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信仰。这里与上饶集中营(茅家岭)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不是亲眼所见,不可想象!

从东祝宗祠到集中营旧址,内部陈列的那些珍贵书信文字图片史料鲜活地再现了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岁月。


为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承好,近年来,石塘镇以“信党爱党跟党走”为主题打造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了同心广场、红色家书馆、同心纸业馆、新四军整编纪念馆等,其中,新四军整编纪念馆入选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上图)位于石塘镇中心的纪念广场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末自驾游省内(之一):《听卢老先生讲述石塘古镇的故事》(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