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丧失》2

(续)第二章:成长的代价-内心冲突

作者重点讲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丧失之感,当第一个孩子享受着独占的父母之爱的时候,他是多么的喜悦,但是老二的出生让他的独占产生了幻灭,于是丧失父母唯一爱的恨使老大的成长轨迹发生了转弯,他要去适应这种丧失后的新生活:不能毁灭,只能适应。这种把兄弟姐妹当做竞争者的内心态度将持续很久,甚至终身。

《创世纪》最早记录兄弟之争:耶和华十分欣赏亚伯和其呈上的供品,但并不在意该隐及其呈上的供品,这令该隐异常气愤。当兄弟二人在田间劳作时,该隐起身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亚伯。

这个传说表达了人类集体潜意识中争夺父爱带来的兄弟竞争,以杀死对方来消灭自己内心对丧失的恐惧和愤怒。现实中,大多数情况我们只是在头脑中杀死他们,甚至把这种恨隐藏到潜意识中,自己无法感知到。因为他们意识到:怀有敌意的行为注定只会失去父母之爱,而非赢回。他们要动用各种防御机制才能使自己在不确定会被剥夺多少“原本属于自己的”爱中存活下去。

最高级的防御莫过于竞争--攻击的升华。这种方式可能会促进人的发展,激发动力。我们看到很多竞争性很强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激励”下,和潜意识中的那个兄弟姐妹在争夺资源。即使他们已经拥有很多,但是内心还会有一种恐惧感驱使他们前进。

当然,这种竞争并不总是以积极的良性的方式进行,当竞争总是失败的时候,会发展出其他的防御愤怒的方式:压抑(看不见他的优秀)、反向认同(我专门做和他相反的)、情感隔离(我不喜欢他,但是我不恨他)、否认(我是我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退行(回到和他一样的宝宝状态)、认同(亲职化,代替妈妈去爱他)、攻击自己(那样就是攻击他)、替代(做别的讨厌的事来发泄)……有些方式会很危险,阻碍人格的发展。

还有一种中间状态,就是“求异”,使自己和同胞“不一样”,你喜欢室外——我喜欢室内,你想当科学家——我想当作家,你漂亮——我勤快……想要避免竞争带来的痛苦,就是避免竞争,这样的结果有可能成就了个体,也可能遏制了某些潜能。

不管我们处理同胞间竞争的方式是否有效,它们都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成年生活中。阿德勒说:“如果一个孩子发现自己很能打架并且能打得过自己的兄弟姐妹,他就会成为一个好斗的孩子。如果他打败所有兄弟姐妹都没能赢得父母的关注,他就会变得失望沮丧,然后他会通过让父母为自己忧心或担惊受怕而从兄弟姐妹中胜出。”

因此,一个人在金钱、健康、学业、社会关系或法律方面所遇到的麻烦,可能都始于童年,并延续到之后的生活,而且这些麻烦能够把父母的注意力,从取胜的兄弟姐妹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真实案例,一个成年人总是没有办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需要父母来为他擦屁股。坏的链接也胜过没有链接,想要通过正面取胜太难,自己便陷入不惜损害自己来寻找父母在乎自己的证据。

还有的人在学业或事业成就上无法取胜同胞,就选择牺牲自己来照顾父母,如果这样还不能获得父母的芳心,孩子会绝望而崩溃。电影《一念无明》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悲剧。

大部分的同胞之间都有因丧失而带来的危机感和竞争性,但是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彼此协助。书中说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如果有这样的关系,说明“他们的父母是失败的(不管孩子)或者遭遇不幸,使孩子们不得不在邪恶的丛林中相依为命。”这话听起来残酷,但却是有道理的。当父母的功能很弱的时候,孩子中一定有一个(一般是老大)会被“亲职化”,成为为其他孩子的成长负责的那个“长辈”,而他/她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父母,这种情况下,兄弟姐妹容易抱团取暖,互相支持。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使孩子们具有适度的竞争而又不影响同胞之情呢?

我们看到有些父母总是会强调“一碗水端平”来对待每个孩子,但是有客观的公平、主观的公平,物质的公平、情感的公平,公平本身就是很难度量的,父母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艰难的平衡木上,没有足够的技巧,将很难把握平衡的尺度。

所以,没有端得平的水,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百分百好父母,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丧失也是不可避免的。父母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具有独特的父母之爱,这个独特是因他而独特;给每个孩子独立的相处时光,让孩子体验全然之爱的可能;减少同胞间的比较;避免刻意强化某一特点……父母的行为决定同胞们未来成为敌对分子还是协持伙伴。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必要的丧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