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治生札记--099


易之乾(3)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易辞有彖与象之别,皆当曰所占爻辞,为示卦爻之旨趣,明气数之顺逆者。虽成于后人,实传于前代。盖有卦则有占,有爻则有用,有象则有意。象之难释,则附以言。用之难尽,则系以语。为以垂政后世,示范天下者也。故有彖以举全卦之义,有象以揭一体之旨,合则互通,分则独用。此各卦爻皆有是辞,而乾尤着也。

夫彖亦象也。言明卦象,而指其所包之旨意。测其气之所至,数之所成,而得其所为吉凶祸福。关夫事物之宜否、静动之异、行藏之殊、进退之违、上下之别,或奇或偶,或因或革,或有或无,或生或化,莫不依变以为占,本用以明志,此皆有为之事。故皆侧重于人道,而立本于性情者也。

彖者端也,本也,陈列于首,举其纲领,而以见全卦之意,定全体之用也。故其辞统各爻,赅内外,合上下而言也。象者,详也,别也,列数于下,而析其分部,以见各爻象之志,而明其变化之情也。故其辞判异同、具本末、别性情、审时位而言也。彖统括而简,象分序而详,二者必合观之,方足见卦爻之常变,明气数之出入,而以窥天地之盈虚,知阴阳之消长,为人事之准则也。故其为用多重中爻,其为言多属人道,以易之为教,固如是也。

夫易本末着辞于书,迄文王始为定其例。故彖象之辞,虽出于古,实集成于文王,而易之名,亦自文王始命也。盖文王以前,虽有卦爻,而不为书,虽有言辞,而不着编,故传虽久,而无易之名,此读辞必归功文王也。吾因文王之志,重为删加,而录为传,广其意,申为释论,而列为文言,盖亦得于古人者也。今讲彖象,兼及文言各传,先明所出,以使后世知辞之所始,并为绍述先圣易教之微义耳。

彖曰大哉乾元云云,乃明乾卦之象,而揭其德也。夫乾之为象,居天下之始,为有生之首,其德至大,唯天当之。而乾犹有初也,虽为天下大始,而有所始;主天下大生,而有自生。如天之德而统天,居位之尊而不限于位,处时之先而不穷于时,故有是象而为是辞。

其所谓初者,以其得先天之气也,是曰乾元。乾乃卦名,乾元则气之名。乾为大始,乾元则气之始。乾为大生,乾元则气之生。故乾元为乾之初。行乾之中,履乾之位,周乾之时,而光可比儗者也,故曰大哉乾元。

夫人之生有其性,物之生有其灵,天之覆也有其神,地之载也有其精,日月之照也有其光明,则皆先天之气所凝,而为生化之英,运行之冥冥。盖物不自生、不自存,必有为主持之而煦育之,则元气是也。元者,人也,仁也,如果之仁为生之精。故名之元,其义则原也、本也。

首出庶物,存精含明,通道流德,至纯至清,斯谓之至中,名之大一,肇于无极,成诸太极者也。天地尚依是建立,何况于人物乎。故乾之中有乾元焉,为万物所始生,而统乎天之神。夫乾之为物,纯阳也。而乾元,犹阳之精,以既生也,乃有其名,故与坤元同主生成。坤元阴精,顺承有终,乾元资始,独接先天。

以太极之初,元气浑沦,独为阳也。而两仪既分,仍为阳精。故其德并坤,其气且在乾先也。以在天先,乃克统天。非有为而统之也,乃天自此出耳。天者,在万物为首,在元气犹后。而元气则先后一贯,始终永存,不过乘乾以行,因乾为用而已,故称乾元而用九。九即乾之大用,元气亦用焉。

乾元无形有形、无名有名、无用有用。凡乾之德,即乾之功,此统天而不离天也。乾之为卦,在全易之首,为一气之始,能主宰万物、经纶天下。以遂其生生之德者,则赖乎此乾元也。乾之功德,自乾元出,而卦之精神,亦自乾元见也。故彖辞第一语,即曰:太哉乾元,明乾之真在乎乾元,而与乾元用九一语始终本末,俱示乾之为道,与其用所在,使天下知天之所成、生之由来,及夫全易卦爻之所出,与其用之变化也。

乾主大生,如云雨之生物。物因以生,因元气而成形,因乾德而为用,此天下生化之机所自流行、以生生不息也。乾之为象,象天之覆而无垠,象道之生而无尽。然有生则有死,有始则有终。此天之常,道之则也。唯乾能通死生贯终始,以所自来还所自去,仍一气之流行也。其为神,灵而光明;为气,清而飞腾;为精,纯而永凝;为德,章而日新;故能成始成终,以共乎天下生存。此象之为大明而兼终始也。

大言其无比,明言其至清,终始言其充盈,此所以谓之元也。道至玄,德至圆,而功至全。故纯粹之精、清明之神,德流世间,道兼太极,而达无尽。如有尽,则非乾矣,乾毁则尽矣。故曰大明终始,由卦之象具见者也。以全卦纯乎其纯,故称天而独大。以其气纯乎阳,故称精而独明。以始自地下,终于天上,包括无尽,首出庶物,统天受气,分道赋形,品类成名,含弘光大,迄乎无穷,故曰终始。言其德本元气,包天地入物而终始也。

夫始有终,终亦有始。小之如一日一岁之循环,大之如一人一物之生死。其至也,则天地成坏,日月升沉,皆此元气为之者。如是克称终始。若徒始而不知终,仅终而不能始者,皆气之簿,德之偏也,不足以当终始二字。故不曰始终,而曰终始者,正以能终复始也。唯元气能之,乾之能也以乾元也。元则圆矣,圆则全矣。佛有圆顿之说,既元气之德也,唯人性当之。

夫乾之终始,有其纪也。德之流行,有其度也。纪度何在,则六位也。天地六合也,古今宇宙六方也,三才阴阳六位也。故卦六爻,而纪度见焉。有位以立,有时以行。立则有守,行则有功。此有始有终,而以生以存者也。其道由六爻见,其德由六爻明。

卦皆六位,唯乾坤为纯。故乾之六爻,赅全用而极其变,成全德而通其神,此谓之六位时成也。位有定,而时有宜。唯乾元处之至中,行之至宜,以其顺乎自然而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故曰时成即时中之德,至诚之功也。以六位皆阳,本精纯之气,行虚玄之地,故曰六龙。时字与上时字一义,皆时之中、时之宜也。乘者,有所行也,以乾元行六位而得时,乃统天也。

御犹统也。夫天非苍苍之言也,括诸神功而言,凡天之道,皆乾之道,天上下均在内。以乾元出天之先,入地之后。天尚由其统御,况其下者乎。故乾元之气不可见,由六位见之。阳出于地,升于天,行乎六位,包括上下,此乘六龙而御于天也。亦卦爻自然之象,有数可纪、有度可度者也。故辞如此,唯其六爻皆阳,始称六龙。阳者,升而亲乎上者。其行也,必御于天。此言爻气而见九之用,亦明元气之因爻位行也。

阳行顺而上腾,故龙出于地,而登于天。然后天以天为极,唯元气超天以外。故六龙止于上九,而乾元用九则无首也。六爻至上己亢,而乾元用九,转为大顺也。可见天之德不尽,元之用不穷。能纯用乾元,则天尚听命,非六位所可拘也。唯其无拘,故成其大。唯其大用,故成其圆。此乾元之德,而寓象于乾卦爻。其象之难尽者,则申之于辞也。

乾以重阳而成六位,阳之极则易变为阴。乾之象必变为坤,以其体阳,其用必阴。乾体纯阳,其用必见于坤。如日光必映于月,云之雨必着于土,气之自然者也。故乾象虽不变,而主天下之变;气虽末化,而开天下之化。以其处极位、有极体,遇时必变化也。

夫乾之变化,非如他卦也。他卦变化出于乾坤,乾之变化无所出也。无所出者,言在后天为独尊大,无所承也。然无所承,而有所本,本于先天之气耳。先天之气无名,以气也先天也,皆后天之名名之,故无名。无名而欲名之,故曰道,乾之所本道耳。故乾之变化,本于道。道之变化,自然者也,无变而变,无化而化。虽有变化,不见变化。

乾之重阳,仍如故也。极体极位,仍如故也。而变化者,所见之用也。故夏变而暑,冬变而寒,天如故也。云化而雨,气化而风,天如故也。日出而朝,月出而夕,天如故也。雨少而旱,雪多而水,天如故也。所变者,皆见于用。见于天之下、物之上。于天末尝变也,而实主变化也。故寒暑风雨,天道也;朝夕旱冰,天道也。自然而变,自然而化,天不自变化也。

故乾不变化而主变化,本道以变化,此所谓道变化也。道变而变,道化而化。一变天下同变,一化天下同化。有生有气,有名有物,则皆随之变化,而人为尤着也。以人居天地之中,当变化之冲。凡天之变化,必见于地,故必先及人。人亦随天道变化,此生死之序、夭寿之数、穷通之殊、智愚之判,莫不随天道而定其分也。

然亦有其不变不化者存焉,以受生而得其中气,同于乾元之气也。变化者,谓之命。不变化者,谓之性。性则体也,命则用也。天下有生之物,无不有形神之分,此既后天之定则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形在外而主动,神在中而主静。以后天先形,故阴在阳先。二者合而生,分而化。唯人最明,以其受于天地者最全也。以其全,则其见也着,其存也明。故天地之道,由人可以候之;天地之气,由人可以测之;不问其为形神,为显隐也。

故乾之变化,可徵于人身,而见于人之性命。性命固非人所独具,而唯人最显耳。夫性者,本天之道,因神之用,虚灵光明者也;命者,因地之质。得形之全,方正凝重者也。而皆分于一道,成于二气,合之为生。为全身分之为上下、为内外,此与乾象同也。故性不变而永存,命随变而时化。因天之常变,而为人之性命。则因乾之变化,而可以正人之性命。此气所流、德所薄,一贯者也。

夫受天地而生,而有性命,曷为而有所正哉。此圣人立教之微意,而所以明人道也,天至诚不二者也。人则有诚不诚,有二不二。天道变而不失其常,人则变而易失其常,此因有物欲也。性生情,情生欲;性生静,情生动;性隐情显,性微情着;故情恒夺性,欲恒乱心。此鉴于天之变,而必有以正其心也。

正心在于人道之修持,修而后诚,诚而后正。故圣人为之立教,而特着一正字也。性命同源异流,不正则失中和。中者,性之体,天下之大本。和者,情之用,天下之达德。中和者,性命之正也。因乾道变化,变而失其常,则教人以致中和。虽变不失其正,此立教之主旨,而说易之第一义也。

故性命不得,失于中和;而变化不得,违于道。乾道如此,人道亦如此。人也者,天之心也。人不失中和,则天不变。虽寒暑不害,风两不灾,日月不蔽其明,冰旱不伤于物。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非夸也,实也。实践之事,本乎人性,成乎人情,自然而然者也。故因乾之变化,而推及人之正性命;因人之正性命,而归于保合太和。保合太和以致中和也。

夫中,天下之本也,不待于人,唯和则独重人事。以性者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纯乎无为,而情则待于正。此中庸以发而中节为和也。发而中节,不失其和,乃复于中。此所谓性命皆正,而能保合太和者也。和而曰太,以其体天也,故曰保合。言人道中和,以合天道中和,天人同顺乃为太和。此正性命之功,而见于保太和,以合乾道变化也。

天道者,天下所共也,变化而人物随之。人道者,人之行也,其变化各见焉。故正性命必从自修始,此所以谓各正性命。言天道变化,而人道诚正,两者相应,乃保合太和,而后利贞。利贞者,性情也。以性情处变化而不失中和,顺天道而反求诸己。此乾道人爻之首义,在第三爻之辞,乾惕之戒,以明反复之道,而后得利贞之吉也。

在天之变化,而守中不易,居和不二,必有其道,则反己复礼是也。反而能复,道在己身,则长保元亨之福。此慎惧之行、孚利贞之义也。利贞者,天道之见于秋冬,人事之当于隐遁,以其能正性命。和而不违于情,中而不失其性,乃利贞之道,尽人以合天者也。故因乾之四德,而寓其教焉。

乾之四德,元、亨、利、贞,天之序也。在人则先利贞,而后元亨,以人道重在己也。修己以成诚,然后成人成物。修己以正心,然后正人正国。修己以全生,然后安天下。皆在己者也。故自利贞始,而乾九三爻即以乾惕元咎为训也。苟不能乾惕以孚利贞,人道不立,徒任天之变化,则如万物之生死变化,亳无自主展转消亡而已。尚何以正性命保太和哉。故人道必有与立,而后可致中和之德,成位育之功,此利贞先于元亨也。

夫人者,三才之中,天地之心,气流德薄,而为万物之灵。故其为道,合天地,明造化,上以同高明,下以配博厚,悠久无疆,至诚不二。然后内有其道,外见其德;内见性命之正,以达利贞;外致治平之功,以孚元亨;而后人道以尽,天道以明。此在乾卦爻,而以大人君子称也。

故象辞于利贞之后,继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之占,即元亨继利贞而至也。君之德也,治之盛也,非圣人孰能与于斯。此乾言人道,必以君圣为象,非徒位之尊也,时之得也,乃德之至也,道之大也。盖以合天道而能自修,立入道而能顺天;以性情之正,成天地之中;以中和之功,成人物之生者也。

乾道大生,而人君象之,此尧舜之事也,故曰:唯天为大,唯圣人则之。而乾之彖辞,实发大同之义,祟揖让之制,喻人以处乱君之世,贵革命之举者也。故此数语,始于天,而成于人;本于自修,而至于治平;先于利贞,而及于元亨;明于处变,而广于反正。其义微而心言精,意深而文宛,非仅释乾卦,而乾卦自见。盖所取以为主者,则三四人爻之象耳。以明人道,必本人爻,三而反复,四则乃革,反复利贞之道,乃革元亨之德,反复性命之正、中和之物,乃革变化之时、位育之道。一内一外,一显一隐,一在乘时,一在得位,用异而体不殊也。此道之所见,乾之所为,观各爻而自知也。故文王着易,以见其志,首揭之于此。宜细推求之,以探索易教之旨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