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昨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了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用一节课的时间梳理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进入第三模块:理解·领悟。这个模块是围绕本单元大概念:阅读文章时,要联想开去,同时感悟作者写景时,不但写看到的听到的,还写自身感受及联想的写法。

于是,我今天的第一节课,设置的任务一是:读第一课《草原》找出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写了作者的感受与联想,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任务二是:找到书中对喜迎远客、主客联欢的画面描写,进一步展开联想,想象具体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充分感受蒙汉情谊。

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直接描写,并用直线画起来,再找出描写作者的感受与联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起来。学生很快画好了,并全班汇报交流,写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这部分很快达成了共识。接着思考这样写什么好处?可以试着去掉那些描写感受与联想的句子。

学生反复琢磨后,回答说,这样能更具体的让我们读者知道草原的特点,比如“像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我们就从中知道了这是一种怎样的柔美。再比如“既……又……”的那些感受,让我们很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被草原的美景所陶醉了,让我们读者对这样的美景也产生向往。

至此,学生对这种描写的好处体会得很深刻了,我由衷地高兴。接着说:“同学们,我们把这种美,这种陶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学生练习,叫了一个同学来展示,不是很理想,我自己示范读了一遍,学生似乎有了感觉,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让我想起了于永正老师说的,当学生读不好时,老师一定要范读、带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朗读中培养好语感。

到这里,下课铃响了。只完成了任务一,任务二还没有完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课前10分钟学生去做核酸了,没有讲课;二是可能老师还是讲得多了,还应该更放手一些。

还要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