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其言也讱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时总会很谨慎。” 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你说话能不谨慎吗?”

孔子的学生众多,大家出身不同,性格各异,每个人对学问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孔子与之对话的角度也都不同。

司马牛是司马桓魋的弟弟。孔子在宋国时,司马桓魋曾经想要谋杀孔子。后来,司马牛离开了司马桓魋,跑到鲁国向孔子求学。

《史记》里有孔子学生的列传,司马迁评价司马牛“多言而躁”,意思是话多,性格躁动,情绪容易激动。

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讱”的大意是要沉得住气,要忍住表达欲,不要一想到什么就立刻说出来。俗话说“祸从口出”,如果一个人说话很随意,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说明没有做到克己复礼。

颜回、仲弓、司马牛三人都来问仁,但孔子的回答各异。孔子回答学生的提问时,从来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孔子在回答司马牛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人“仁就是讱”,而是说“仁者,其言也讱”,这是从实践层面给出具体的方法。司马牛对于仁的理解还没有到达很高的层次,但他可以先知道仁者通常会怎么做,仁者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其言也讱”,说话慎之又慎。

司马牛的反应与颜回不同。颜回听完孔子的回答,说的是“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司马牛是接着问:“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他对孔子给出的方法提出了质疑:“不乱说话,这就叫作仁吗?”也许司马牛认为这个逻辑是不对的,也许是觉得孔子给他的答案太简单了。

孔子说:“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孔子没有正面回答司马牛的质疑,而是给了他反思的空间,对他说,如果我们知道做事情是有难度的,那么我们在说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慢点,把嘴巴管得严一点吗?

司马牛并不觉得“其言也讱”有什么了不起,孔子也没有正面反驳她,孔子只是告诉他,“其言也讱”是仁者的基本行为,即便做到了这一点,还远远达不到仁的境界,但至少可以在通往仁的路上前进一步。这也是孔子针对司马牛的性格提出的劝诫。

你可能感兴趣的:(仁者,其言也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