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餐饮时代——预制菜的10000000亿市场蓝海

在2020年第25届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简称“IKA”)上,中国国家烹饪代表队取得了两项世界冠军、一枚金牌、两枚银牌、三枚铜牌共九项大奖的优异成绩,超过上届的三枚银牌,实现了一次质与量的飞跃。

就在中国国家烹饪代表队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预制菜也顺利完成了C位出道。

预制菜,它与外卖或者成品菜的主要区别,是其在中央厨房经过制作完毕,采取冷冻或者真空包装保存后,以“半成品”的状态卖给餐馆或者消费者,只要简单烹饪便能成为一道成品菜。

某种意义上讲,预制菜的出现,是餐饮和食品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标志。

预制菜改变了一些人的消费习惯、 就餐习惯,这也促使餐企经营者、大厨们重视起这一细分市场, 进而以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家的产品。

01

逆流而上,餐饮人亟待破局

对于如何把控自家产品安全、开拓餐饮供应链等问题,头部餐企老板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了浑身解数,多维度进行探索。

海底捞之前成立的独立供应链企业蜀海集团,专门为海底捞供应各种零售产品和即食火锅产品。

除了食材供应外,海底捞的仓储、物流等服务也均由蜀海集团负责;牢牢的把控住每一个环节,最大程度的保证食品的安全。

外婆家是最早建立自己的中央厨房的餐饮品牌之一。

并一直在向供应链、环境、服务、出品等全方位标准化去努力。

外婆家有一个特别大的明档区,里面放着很多菜盆,菜盆里盛装的全部是提前烧制的菜肴。

客人点菜后,几乎不需要等待,点完菜,直接上桌,效率极高。

然而,传统餐饮太过于依赖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只要是依靠人的就无法把控标准。

作为与餐饮企业唇齿相依的食材行业,在餐企发生此等“大事”之前,早就研发出了不少应对措施。

02

餐饮新标,预制菜专属荣光

二十世纪90年代,麦肯将标准化快餐概念带到了中国,从此拉开了中式餐饮标准化的序幕。

信良记依托十多年来积累的资源,在上游建设了15万亩养殖基地和5大加工工厂。

确保了上游供应链的产能和食材的品质安全,将中餐标准化爆品做到极致。

真功夫的包子、呷哺呷哺的油条······

这些大型连锁品牌的很多热销品,都来自一家叫“千味央厨”的餐饮供应链企业。

在食材工厂研发出的预制菜,餐企不用洗菜、不用切配,不用考虑调料用量,这些全部在工厂处理阶段……

直接购买预制菜,让人人都成为大厨,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餐厅大厨荒的困境。

其实预制菜并不是完全的新鲜事物,尤其是在日本等发达国家,预制菜的发展更是有很多年的沉淀。

不少餐饮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早就做过了基于家庭厨房的预制菜的尝试,但此前,餐饮企业却并未意识到预制菜的优势,而是选择依赖厨师。

这次疫情可以说,让人们重新估算预制菜的价值与未来。

近期,西贝新开的弓长张,馒头2元1个,米饭3元一份,山药肉饼汤、菌菇老鸡汤、海带龙骨汤都是卖8元一碗。

相关数据表明,2月以来,整体预制菜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70%,部分品牌增长超400%。

并且在我国城市居民每天消费的菜肴总量中,预制菜约占消费量的10%,市场需求激增。

海底捞新开的面馆“十八汆”招牌炸酱面、回锅肉拌面12元,这些都得益于产品标准化。

在餐厅的发展中,产品标准化生产,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成本,加速生产、控制菜品质量;

标准化菜品还能降低厨师个体对餐品的影响,促进餐厅发展。

食材工厂和餐饮企业之间可以说休戚与共,任何一端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另一端。

在未来的发展中,食材人亟待研发出更多的预制菜,引导餐企食品标准化,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

未来在中国,预制菜大概率会迅速刮起一阵餐饮变革风暴。

对于预制菜这个领域,很多国家都已发展得很成熟,预制菜的普及率也大大高于国内。

比如日本,日本的预制菜市场渗透率高达60%,这样的市场渗透率远远高于当下的中国。

对于国内食材界“新秀”——预制菜来说,应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食材行业是一艘巨轮,巨轮何去何从,如何行驶的更远、更好,这些都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未来,中国餐饮新标准更是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共进,将新餐饮时代推向新的高峰。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餐饮时代——预制菜的10000000亿市场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