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能拯救你,除了你自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那只曾经充满活力的蛤蟆不见了。

屋子里是朋友们从未见过的,有史以来最悲伤的蛤蟆。

蛤蟆的大眼睛睁着,神色暗淡。他总爱穿的板球毛衣上沾满了食物的油渍。还有他的灯笼裤,此刻像两只装土豆的麻袋一样从腰上松松垮垮地垂落。

獾看不下去了。“听着,蛤蟆,你必须接受心理咨询!”


蛤蟆早已习惯人们同他说话,正等着苍鹭开启一场冗长的训诫。

可是什么动静都没有,苍鹭只是沉默。

……

“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苍鹭问。

蛤蟆不是很明白。

“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你的朋友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蛤蟆听完一头雾水。

“……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合作……”

蛤蟆意识到一件事:他的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


蛤蟆从第一次面谈中学到了一个道理: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蛤蟆先生,今天你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谢谢你。”蛤蟆很小的时候,大人就教他这样回答,如今他也这样不假思索的回应,其实不代表任何真实想法。

许多人都这样,从未有意识地看待自己的情绪。

蛤蟆最出名的开场白“你们好啊,我的朋友们!”接着是“你们绝对猜不到我最近在做什么!”又或是“来吧朋友,看看这个!”

从没人问他“你好吗?”更没人问他“你感觉怎么样?”

蛤蟆打开了话匣子,“我从监狱里逃了出来……这几件事情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真正让我受伤的是,我回家后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太可怕了。”

河鼠指责蛤蟆“寒碜、邋遢、丢人现眼。”

河鼠回答蛤蟆,“你都变成个十足的混蛋了吗?”

獾把蛤蟆从头到尾责骂了一通,“蛤蟆,你这讨人厌的坏东西,你不觉得害臊吗?想想你犯的事,你父亲要是活着会怎么说你!”

“我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还感觉备受责备。”蛤蟆说。

苍鹭回应到,“你当时处在什么状态下?”

“……我当时的感受。小时候,我被父亲狠狠责骂后,也是这样的感受。”

“那么,我们把它称为‘儿童自我状态’吧。”苍鹭说。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感情……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因此,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行动和感受。”

“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哭闹的婴儿,母亲通常的反应是给予爱和安抚。但也有父母会做出缺乏爱心的举动。母亲可能生病了,就会表现得很严厉。又或者,父亲的教育观念可能非常严苛……”

“我们的生命里只有两个人陪伴,有时候甚至是一个人。他们是那么强大,而我们则全然依靠着他们。因为无处可逃,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去适应他们每一次喜怒无常……”

蛤蟆,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都不能拯救你,除了你自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