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也是年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话虽这样说,近几年却是比较忙迫的。记得2015年受镇政府委托,给一个偏远的山村幸福院画壁画,就忙到了大年二十九。2018年后应自治区语委邀请搜集增补和注释《富川瑶族溜喉歌》,也是逢节必忙,惨淡经营,把许多假期时间都用上了,才在去年初夏交稿。此后的大半年里因失眠和颈椎疾病等影响,不得不放下许多考证创作计划,用心调养身体。这个春节临近了,我不多做打算,暂辞到雕刻厂写碑文,卖对联也坚决取消,为的就是要过个从容淡定的年。 

      说从容,其实也只是心里的一个态度,给亲戚朋友写完对联,再给自家编一副写好贴好,新屋老屋挂上灯笼,家人也正催吃年夜饭了。今年春节天特别寒冷,阴雨绵绵,心情颇郁闷。放假前给亲友们购买了一些脐橙,好友没空来,我也一时没法送出,任其朽坏了一部分。二十五这天晚上还惊闻阿三老师突然病逝的噩耗,心里更是悲痛至极。年关将至,我们都无可如何,只写诗撰联悼念而已。有感于他老人家在去岁最后一次出远门创作,赠送我和阿满同学“守愚”“守癫”各二字,我写了首七绝:   

      青牛载誉去何匆,玉虎春来道已通。   

      笔走龙蛇书梦罢,癫愚两字谕仙踪。   

      艺术语不能作平常解。阿三老师为人质朴率真,是贺州市书法艺术的老前辈,曾为一代书坛盟主,是众多书友的领路人。他善于取法古人,直追晋唐,藏愚守拙,化丑为美,大有张旭米芾唐寅等大家风范,晚年作品更是炉火纯青,具有很高的造诣。我在大学时曾蒙教诲,后来也时常关注,为人作书都深受启发。这次久别重会之后又遽然仙逝,虽说“晓谕书道”,留给我们的仍将是太多的空白和长久的空虚。

      还有一件贯穿年节的事儿也很觉得棘手。我自从使用微信后已很少写诗填词,年前不知为何心血来潮,参加了翰墨杯全国诗词大赛,原只想重在参与,为祖国诗词传承尽份力量,不想后来较上劲(学校领导好心推到教师群争取投票),亦步亦趋,玩起了点赞游戏。古体诗歌已是没落得太久了,能理解的十中无一,但亲友们还是很热情,给予长久的支持,只是太麻烦大家,也让我时刻深感内疚!

      诗歌还有没有复兴的希望,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就我所知的乡村教育来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都还很少,尽管课本上增加了不少文言文比例,古文的教与学到底还是个很薄弱的环节。其实学生能诌上几句诗词的并不少,就是缺少了必要的简单的启蒙。跨世纪后新一代教师没有这种经验,教学中即便偶尔有这种要求,也常常被忽略而过。如果从一二年级开始,重视传统楹联教育,高年级作文中增加诗赋习作内容,并最终放到中高考当中,那诗歌无疑会重新占据人们内心重要的位置。

      过年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读书画画。郑板桥题画诗说“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从道家的观点来看,凡事尚简,反对繁文缛节,因为生命有限,要及时行乐,不必耗费在太多繁琐的东西上面。而所谓“乐”,当然先属精神方面,要想“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就必须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以山中隐逸之士能一心守静,将精神寄寓一花一木当中,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

      冬季太冷,但山里有的是野柴、树蔸,过去还有烧不完的茶麸茶壳。手捧线装古书,映着红红的火塘,听腊肉滴油,闻榾柮熏香,如果再煨几个芋头,烹两盏清茶,那感觉真是神仙似的生活。“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小资情调,宋明时期,村头岗处于兴旺之际,潇贺古道上商来客往,车水马龙,偶尔文人墨客借宿,必定会有美酒佳肴招待,给驿站城关留下许多书画名籍和风雅佳话。可惜经过数次兵燹浩劫,历史风流云散,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就只有断砖残瓦满地衰朽了! 

      2月4日大年初四,天气放晴,我顶着仍旧寒冷的北风上到村旁大宅岗右侧土坡,欣赏渐次盛开的油菜花。但我的主要目的还是寻找一些历史的踪迹。下了这一段时间雨,旱地上土壤疏松,一些碎瓷片零零星星呈现出来,特别是在古井后面土坎上我看到不少彩陶,一片半厘米厚度绘有渔网纹的瓷片尤其惹人眼目。我把它托在手心,以远山和井旁还挺立摇曳的芒苇为背景,照了几张特写。幸运的是,在一丛芒苇下我还发现了一件锈迹斑斑的铁器,形状像小孩工整书写的8字,它躺在那里不知多久了,田埂上留下深深的印迹。回来问了一下老人说这是过去用来敲火镰石生火的工具,叫“火镰铁”。我感到很意外,因为从未实际见过古人生火,这过去最普通的日常用具于今人来讲是何等的陌生!历史的生动往往从细微的物体上体现出来,你完全可以想象,千百年前这临水而居的殷实人家,那些勤劳的女眷,是如何在立春这天清早在炉塘里升起人间第一缕幸福的炊烟。薪火相传,箕裘永绍,中国数千年代代传承的文化至今仍葆有盎然生机,就在于这村庄不朽的灵魂,她在昭示一种永恒的东西,一种浇铸了人类情感、智慧和胆识的无穷力量。就像这如期而至的春天,一年年蓄积所有的热情,冲破严寒,迎来一个个全新的世界……

      连日来春雨滋润大地,古井满了,流水汇入黄石溪,两岸油菜花竞相开放,在晴空里仰着笑脸感恩生命的馈赠。回家后有感于油菜花的质朴清纯,不禁在朋友圈赋打油诗一首:

      着黄色既正,兼有岁寒心。

      香冷蝶难至,仍铺满地金。

      听说村里文化古村修缮项目资金到位,部分工程已经启动,我很想邀请文友们来欣赏家乡田园风光的优美,品味麦岭人文历史的厚重,但我知道,一个古村落文化的复苏是需要假以时日的,我们只好耐心等待了。

      初五、六又下雨,随着各地疫情再次发生,部分亲友已提前返岗,做好检测上班准备。初七雨稍停,但天气还很冷,县城里也并不怎么热闹。年拜完了,我独自沿着去年打造古明城所标示的路线,闲适地踏入县历史文化圣地———孔庙。欣赏完一些碑刻、壁画、石墩和古砖瓦后,天渐渐放晴,过状元桥看到许多蒲公英开放在大殿右侧一片空地上,也是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与庙宇修缮后整齐壮观的情形是十分协调一致的。这是我在高中毕业后二十多年再次到来,感受孔孟之道的博大恢宏。少年心事当拏云,如今却是一味的平和恬淡了。孔子孟子颜回等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当世或许生不逢时,身后却能享祀千秋,为万世师表。他们一度绝粮陈蔡,落魄至极却仍坚持操守,正是“君子居易以俟命”的最好诠释,为天地立心者,正需要一种从容淡定的气度,岂能以一时得失而气躁心浮呢?后继的苏武守节,陶渊明悟道,杨靖宇卫国,他们宁可食野菜充腹,也不去蝇营狗苟追名逐利,正体现了这种高尚的情操。因这领悟,我又来了诗兴,借这殿旁迎风生长的蒲公英试吟一首七绝,表示敬意:

      性寒味苦可平肝,冬夏清荣遍野芳。

      岁岁迎风合入画,朝朝适口也登堂。

      这样沉吟着,竟偶遇一户人家,祖父孙一个是抗美援朝英雄,一个是留日博士,一个是留美学生,三人一同到大殿拜望孔圣人,两位女眷则在殿外花坛边欣赏花木并拔除野草。我们一起就富川的历史文化聊了许多,由孔子而至关岳,并谈到冯乘县治和麦岭团部,最后在庙外戏台前互道姓氏,握手道别。博士在旅游厅任职,说接下来一定重视麦岭古府的历史,这让我深受鼓舞。此番春游欣喜沾了不少文气,最高兴的还是看到了这样一个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儒家思想重视人伦,以修身齐家为根本,国是大家,家为小国,所以家庭和谐夫唱妇随是至关重要的。记得家乡土话把蒲公英叫作结芒草,因花朵常两两相对而开,被视为爱情忠贞的象征。在非遗保护项目瑶族溜喉歌中有八都少年情歌这样唱:

      结芒草子结芒球,全要丝线捆丝球。

      丝线捆球女不愿,女是愿归两夫妻。

      结芒草子两边开,只要人情不要乖。 

      总要人情不要好,要乖要好结不成。

      坐坐不知歌好唱,人老方知歌值钱。

      日头过天侬过日。过日一刻要开心。 

(译:蒲公英草开球花,全要金线织金球。

      金线织球妹不要,妹是相知共白头。

      蒲公英花开并蒂,不看外表看内心。

      只求心好不求美,要美要好结不成。

      短暂恋情不长久,结成夫妻百年恩。

      坐坐不知歌好唱,人老方知歌意深。

    日月在天人在世,在世时刻要开心。) 

      可惜这样的情歌已经很少有人会唱了,不然,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桃李花下三三两两青年对唱,那是多么动人的情景。春节除旧布新,是祈福纳祥,达成心愿的日子。当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时候,人们必须忘掉悲伤和烦恼,把所有的喜庆和祝福放在一岁之首,以示吉兆,让未来的四季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初八初九连着在村里吃喜酒,有远房的“归家女”携夫婿赴宴,因多年未见,邀他们到新屋坐坐,用到一个词土音“机□”,后一字为度律切,应是古汉语“站踱”一词。平地瑶说玩耍为站踱,可见古代人们劳动艰辛,闲适从容的时间太少,过年这几日就是难得的“站踱”串门交流情感的时刻。但人勤春早,该忙碌时还得忙碌,我们只期望疫情不会太严重,年后一切按部就班,忙完开工开学和开春,这“站踱”的闲适还是会有的。                                   


                                2022.2.11于百之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容也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