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南京行


终于腾出点时间出去逍遥一下,七月九日我们一行四人相约南京。

从西安出发正值中午,西安也正值高温季,三十七度的温度,太阳火辣辣的,照得你眼晴都睁不开,汗水不停地从脸上往下淌,真担心南京的天气也如此之热。

飞快的复兴号高铁从西安出发准点到达南京南站。复兴号是高铁的最新技术,比和谐号宽敞舒适,速度设计300多公里,五个多小时的路程,说着笑着,欣赏着窗外的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

一出站感觉南京的天气很凉爽,接站的告诉我们说这几天刚下过雨,是最好的天气了,呵,看来我们运气还不错。

接站的是一位朋友的同事,他是本地人,瘦长的个头,看上去都有六十岁,他少言语,但很热情,车载着我们穿越着夜灯初上宽阔明亮的街道,城市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绚丽多彩,美丽大方,南京一个明不虚传的六朝古都。

吃龙虾

我们落座在一家小饭馆,不大的饭厅排着几张小桌子,已经陈旧的各种设施叫人都为小饭馆的生意担心,老板说他们主营龙虾,有各种做法,味道很有特色,店开了好多年,在这个区域很有名气,我们都对老板投去了怀疑的眼光,不一会儿龙虾上场,看着一盆一盆不同做法的红彤彤的龙虾,我们都担心做的太多,吃不了,太浪费,陪同的老者热情地讲解龙虾的吃法,并示范给我们,说实话,我原来也吃过龙虾,尽管觉得很好吃,但每次都不尽情,吃几个就不吃了,主要是觉得太费事,弄得满手是油,吃相难看,不雅,我们相互调侃,双手齐上,开吃。味道的确不错,龙虾也很鲜嫩肥美,吧唧嘴的声音响成一片,不一会,每个人桌前堆满了龙虾壳,四五盆龙虾被消灭得干干净净,招呼我们的老者还要再上,我们打着饱嗝不停拒绝,实在是胃里放不下了。南京的龙虾真的不一般。

拜谒中山陵


我们当晚住在紫金山上的军区招待所,这里森林覆盖,郁郁丛丛,招待所就掩掩映其中,据说它是民国时期建的,有三栋,其中一栋最早是孙科的住处,之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许将军是和尚出身,农民情结很重,住在这里时,将花花草草全砍了,改成了养猪场,庄稼地,有人将这些反映给了主席,主席笑答,就由着他性子去吧,可见主席和许将军私交不错。

招待所距中山陵很近,往山上走几百米便是,导游车将我们拉到入陵处,这里四根汗白玉柱子擎起一高大牌楼,楼沿是蓝色瓦珰,周围绿树映衬,显得整个牌楼格外庄严肃穆,牌楼正中"愽爱"两字金光灿灿,是孙中山手书,从牌楼向上眺望,一条宽阔的陵道沿山而上,中山先生的陵寝就座落在半山腰处,背靠翠绿的幽幽青山,蓝色的陵顶,洁白的汗白玉陵体,安静地伏卧在这万倾青山中九十九年。

孙中山曾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他是广东中山人,一生致力于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人民共和的救国之路,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死后正值军阀混乱时,国民党为先生举行了党葬,所以陵前竖立的碑文写道: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中山於此。离开中山陵。我心生敬仰,中山先生提出的"愽爱、天下为公、三民主义"早已植根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他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民主、富裕的开拓者。

中山陵往西南方向不远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距今约600多年,规模巨大,据说修了三十八年,是当年风水先生认为最好的风水宝地,为此还专门移走了这里的一座和尚庙,朱皇帝想用最好的风水保住朱家江山永固,可惜陕西愣娃李自成不买他的账,逼得他的后人朱由检煤山歪脖树上终结了明朝的历史。

赏美龄宫


从明孝陵向山下东南方向不远处就是很有名气的美龄宫,一个无人机爱好者从空中拍摄了美龄宫一张照片,绿色植被上镶嵌着楕圆形金色梧桐植被,象一条金色项链,美龄宫刚好处于坠子处,蓝色的琉璃瓦楼顶,就象一颗蓝宝石,雍雍华贵,这张照片成了网红照片,美龄宫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美龄宫是1931年修建,起初为国民党政府主席的寓所,之后改为拜谒中山陵官员休息处,1946年抗战胜利蒋介石还都南京时和夫人宋美龄在此居住,前后有四年多时间。

美龄宫很漂亮,蓝瓦白身,房檐和门前的汗白玉围栏上雕满了凤凰,据说是蒋介石为女主人宋美龄特意设计的,可见蒋对宋美龄的喜欢和忠爱。


走进美龄宫,设计非常大气,装饰也十分豪华,一层为工作人员工作区域,二层为会客厅会议室,三层为主人的住处,卫生间都是当时从德国进口的马桶和洗浴用具。整栋大楼有独立的供暖系统,二楼已经是地暖设计了,就是在现在都是较先进的,可见国民党当时的腐败,所以败逃台湾也是必然的,美龄宫也不会永远是美龄的,它已成为一段历史的印记。

雨中畅游瘦西湖


一大早起来,吃完早点去扬州瘦西湖,很早就听说瘦西湖,人们知道它肯定是借了杭州西湖的名气,其实瘦西湖名字由来己久,清朝时杭州诗人汪沆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留下诗作一首: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因此得名。

我们坐船畅游在湖上,两岸景色美不胜收,有楼台亭阁,有怪石嶙峋,有曲径通幽,有小桥掩映,有流水小瀑,各色花草树木装点着沿途的景色,又喜遇零星小雨,给我们游湖增添了别样诗意,船在画中游,景随船在走,怪不得乾隆下江南时必经这里,江山美人,千古风流。

听着导游的讲解,赏着两岸的美景,雨星飘在我们身上脸上,既凉爽又倩怡,也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只可惜我没有那能力将这情景浓缩成美妙的诗文,看来回去还得好好修行修行。

雨越来越大,湖面被雨点打起了一片水泡,整个湖上白雾升腾,水天一色,岸上的游客已在雨中乱作一团,勿忙地奔跑躲雨,雨中的瘦西湖呈现出别样的风情,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夜游秦淮河

秦淮河老早就听说过,很有名气,在我的印象中,那地方繁花似锦、灯红酒绿,烟花女子,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那是历朝历代上流社会、名门望族寻欢作乐的地方。心中揣着各种好奇走进风景区,只见一片灯火辉煌,两岸挤满了游人,码头上摆了十几艘木制大船,人们戴着口罩有序地上船,我们也随人流登船游览。

尽管已是晚上九点多,天气还很闷热,船徐徐开启,两岸的景色尽收视野中,有茶馆,饭馆,有艺女弹唱,有先生说书,有孔夫子学堂,有寺庙钟声,有小桥流水人家,有挂着招牌的客店,足见明时秦淮河的的繁荣,两岸灯光辉煌,我们仿佛在灯中走,光中游,一陈凉风吹来,叫人心旷神怡。我在想,明朝时没有电灯,肯定没有今天的灯火辉煌,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一代一代一点也没减,所以才有了秦淮河自古至今亘古未变的欣欣向荣,秦淮河,你真不是一个传说。

游览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是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标志,一九四九年解放军百万雄师攻占南京,将总统府上国民党的旗帜用脚踹掉,升起了八一军旗,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完蛋。走进总统府,中轴线是一条长长的宽阔走廊,走廊入口处两面墙上悬挂着四副巨型油画,画中内容都是在这里发生的历史。


最左边一幅为《天国风云》,画上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三人在众将的簇拥下踌躇满志,志得意满的神情跃然画上。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宫殿就在这里,可能他们也没想到十三年后的天国败得如此之惨。


第二幅为《赦治两江》,画上张之洞、李鸿章、左忠堂、曾国藩、刘坤一清政府肱骨之臣,近代洋务运动的领导者遥望远方,希望能拯救国家于危局,这些近代中国的能臣巨匠也未能留住清朝的红顶江山。

左边第三幅为《共和肇始》,孙中山站中央,蔡元培、黄兴、林森、胡汉民、宋教仁站立其后,表明了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1921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尽管辛亥革命最后失败,但它点燃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熊熊火焰,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右边第一副为《熙园曙光》,1949年5月南京解放,刘伯成、邓小平、陈毅、栗裕阔步迈进总统府,胜利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右边第二幅为巜国共和谈》,蒋介石、周恩来、董必武、邵力之、陈诚、张群沿台阶而立,脸色凝重。1946年国共在这里和谈,中国的命运到底走向何方,充满凝云。


最后一幅为《国府西迁》,蒋介石、林森、于右任、居正、戴季陶、孙科悲壮而立,1937年11月,日本兵临城下,国府逼迫迁都,抗战到底的决心写在每个人脸上。

走廊尽头是国民党办公楼,楼共三层,蒋介石当时在二楼办公,这里上演了民国时的诸多历史事件,一座小楼一部中国近代史,办公楼右边是国民党行政院办公楼,因疫情封闭,我们没能进去一观,从外观看楼的规模不大,但很精致,可见民国时还是注重建筑的。

往西走是洪秀全当年的天王府,大殿金壁辉辉煌,陈设也十分奢侈,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洗礼,但当年的富丽堂皇依然可见。洪秀全在南京经营了十三年,终因腐败走向灭亡,成为历史的教课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总统府西南处一院子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处,前面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中央矗立着铜铸孙中山坐像,像后一座三层洋楼,沿台阶进楼,两边分别是会议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顺楼道走出,有一小院,顶住小院一栋别致的白色小楼就是孙中山总统的办公处,可见当时政府也是很讲究的。

总统府占地一百多亩,距今600多年,经历了几个朝代,是中围近代历史的浓缩,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登台唱戏,多少个帝王将相在这里试图改变中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留给后人无限赞叹和感叹。还是毛先生说得好,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南京是六朝古都,明朝朱元璋在这里最有名气,朱元璋是安微凤阳人,小时候家中贫穷,在众多兄弟姊妹中他排行为八,人称朱重八,因给地主放牛将牛丢失无法偿还,离家出走当了和尚,之后揭竿而起,斩蛇起义,创立大明天下,后人评价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能听进别人的意见,这在今天的高层领导中能做到的也寥寥无几,可见朱皇帝的不一般。

南京还有驰名中外的南京长江大桥。大桥是解放初百废待兴,各方面技术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大桥,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在当时世界上都是较为先进的,今天大桥还在正常使用,全国各地的人,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南京必上大桥看看,它承载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它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永远矗立在这代人的心中。

周日下午我们告别南京,乘飞机大道回俯,一阵巨大轰鸣声中飞机腾空而起,俯看长江两岸,长江正遭迂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长江两岸的军民正全力抗洪抢险,但愿长江的堤岸能抵御住这场大洪水,护佑着两岸百姓的幸福生活。

再见,南京。再见,秦淮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月南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