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学习笔记

桂枝汤是经方的基础方,就像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样,学透了桂枝汤,经方的其他方剂就都容易理解了。所以易峰医生在教授桂枝汤时,说的是非常详尽,由浅入深。以至于我听完非常惊叹,原来小小5味药,其中的奥妙是那么多。话不多说,现在就开始学习。首先是桂枝汤的原文;《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呋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差者,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中医治病,首先是看症状来辨证,1、太阳中风:这里的中风要区别于西医的中风。其表现在脉象上,阳浮而阴弱,就是是脉紧。当然中医中的脉势比较复杂的,望闻问切是诊断过程:观察、听、查问,最后才是把脉。其作为参考,放在最后。阳浮说明病在表,表热;阴弱说明汗出太多,津液虚了。像刚游完泳,出水面后怕冷怕风,又有像鸟儿合上羽毛,很闷热的感觉。所以人体的气血大量往体表走,淤塞多于的气血自然会冲上头部,就会形成鼻腔充血,因此鼻塞有鼻音,同时也能阻止寒气进入肺部。所以鼻塞洗鼻子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干呕”也是气血行于体表,里空虚了,接纳不了食物了,扶正气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伤寒论》治病原则:首先是守中建中,就是守中土,健脾胃之运化。桂枝汤剂的分析①桂:桂枝、桂枝尖和肉桂,肉桂粗皮去掉为油桂《本经》: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产安南及云南两广等地。芍:赤芍和白芍,外感用白芍,内伤用赤芍《本经》:味苦酸、性平,无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处处有之。甘草:生甘草和炙甘草,蜜炙甘草和炒甘草《本经》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倪海厦:甘草缓中,故遇排腹积水时忌用,因其能守,故不利于排水。生姜:生姜和干姜,散寒利水和温脾肾之阳《本经》: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大枣:鲜枣和干枣,掰开,十二枚,易经的数,医者易也。《本经》: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产山东山西河北等省,他处亦有,生枣晒干,即名大枣。

红枣温脾健胃,黑枣滋阴养胃,黑枣生南方,粘液多而温性少,又名南枣。五味药,巽卦,主风。*实操环节:观察认识饮品②汉制度量衡与今制换算:两、升③服药方法:桂枝汤一般不发汗,覆杯喝热稀粥才发汗。不可发大汗:津液亏虚,气随液脱太阳中风用桂枝汤可发汗,太阴中风用桂枝汤不需发汗,太阳中风+胃弱=太阴中风后服小促其间:稍微缩短两次服药的间隔时间周时:一昼夜④饮食禁忌:生冷会加重芍药法力度,牵制桂枝发表力度;粘滑加重芍药甘草汤增加胃中津液的力度,牵制发散胃阳的效果;肉面补益、养血,加重芍药滋养力度和生姜甘草补益胃阳作用,牵制苦泄作用;五辛会加重辛味,牵制芍药甘草濡养;酒会加重辛散;酪会加重酸泄;臭恶会让胃气不轻灵。⑤三材分析:阳性药:桂枝、生姜平性药:甘草、大枣阴性药:芍药热性药多于寒性药  寒多热少⑥桂枝汤:桂枝甘草汤——温卫散寒     生姜甘草汤——温中阳     芍药甘草汤——濡养阴血桂枝甘草汤为基本方干:原方桂枝四两,甘草二两,炙涵盖表里观(温煦解表)、正邪观(补虚温胃)和津液观(降逆化饮)⑦桂枝汤可通治太阳病和太阴病共同点:恶寒,身痛太阳病:发热 全身疼痛太阴病:不发热,支节疼痛⑧方歌: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籍粥之功。项强:后项部拘紧不柔和,强直,容易伸懒腰,喜欠伸。汗出:全身或局部出汗,微汗,非大汗,易汗,皮肤潮润,随出随止,可以摸背部和手心,鼻流清涕。有汗发热,体温不高。憎风:恶风,无风则止,局部觉得进风怕冷的感觉。解肌:输送能量到肌肉肌和肉:肌——绷紧、刚硬、发力的肉    肉——松弛、放松、柔软的肌;亦指蔬菜瓜果的皮下肥厚的纤维组织。肌肉受寒则紧张、僵硬、疼痛。口中和:胃口好,饮食如常,口不渴。*试药环节:喝药后决不能吃煮过的药材,如红枣、党参等。混煎和单煎效果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桂枝汤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