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日更节奏的几个技巧

很高兴今天能够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那么今天我想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保持日更节奏的几个技巧。

我不知道各位写作或者尝试保持日更的目的是什么,但于我个人而言,写作的意义是为了安放自己,时刻保持自我的更新,并在一天终了之时能够做到及时的自省。

虽然我写作的目的看起来没有给自己什么压力,但真正要持续实现达到自我要求的日更,依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自己行动量的积累还不足够)

我最近两周输出的文章都是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方法论或单纯的相应体会和感受,可以说是在模仿s的行文方式,虽然我同S大的文章深度差距依然很大,但我想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宗旨,或者说要求,是不变的,即保持逻辑清晰,行文清楚。

那么如果要写出这样的日更文章,我们又有哪些比较实用的思路或者技巧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写作是一种输出形式,而输出,这个概念的一大特征就是同外界产生交互。

我不知道各位每天的日常中同外界连接的情况如何,但我想大多都比我多(除了上课,不会跟同学有接触,其余时间都用来在自己校外租的房子中备考)。

但唯一的好处是,我依然有稳定联系的在考研的好友,所以通过与他在休息时间的交流,能够对我的写作带来启发——比如我这周写了一篇,《有些问题不需要须臾得解》,创作灵感就源于我们之间的交流。

当时她在求解的过程中,尽管我自认无论是答案还是我的解释都已经到位了,可她依然不能够全然领会那个知识点以及那个句子的含义。

在她琢磨的同时,我也联想起当初自己做阅读做语法题被卡住的情景——即使抓着老师问,听了很详尽的解答可自己依然只能是为了场面不过于尴尬,而说:“哦我大概明白了,我回去再想想。”

可回去之后依然是觉得是身处迷雾之中,只能作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积累之后再回过来看同样的问题时,已经不再费什么力气了。

这样的思考和联想让本来还在为当天日更写什么好的我很自然地阐述了积累和时间的作用。

但光与人产生链接是,不足够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我们并不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但如果在面对他人的问题时没有留心去思考,那么这样的链接并不能为我们的写作带来收益。

正如我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如果在朋友思考问题的时候我单纯的玩手机或者发呆,而没有去联想自己的经历,那么很有可能我就会错失这样一个打开思路进而输出作品的机会。

除了学科相关的问题,解答朋友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很像是一种案例式教学,我们吸收了很多知识,或者是成长课中所提供的方法论,而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够通过他们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背后的本质问题,就是我们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过程。

比如另外的朋友在吃了我的安利开始尝试insanity的体能训练之后,每天做之前都会纠结好久,问我怎样调整心态不那么痛苦的时候,我就直接借用了s以及李笑来的观点:做之前不要去想,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困难上,到点了直接去做,不要拖延,如果这件事超过十分钟,那就先做十分钟再说。

而相应的这样的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以出现在我的文章中。

可新的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因为这样能够提供素材的较高质量的交流并不是稳定的,而我们要做的输出却是需要稳定完成的,而这就需要我们做其它相应的措施来为自己的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我觉得最靠谱的方式就是每天稳定的做好一件事。

关于这一点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就是成长贴,我是16年的会员,17年没进来,今年又回到这里就是想在自己缺乏动力的时候去刷一刷别的大牛的帖子找一找标杆(虽然今年这个愿望好像实现的并不如意)

在每一个能保证更新的帖子中都揭示了一个现象:他们都是在踏实做事情的人,而踏实做事情的人,绝不会缺乏感想和话语可谈,单纯记录下自己简单的感想都能写好几百字。

而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开始回想自己什么时候会断更呢?偶发性沉迷游戏虚度光阴的时刻。

踏实的做事情可以使我们的状态,由虚无缥缈转变为扎实,稳定;而踏实做完的事情,又会为我们所想所写的一切,打下牢固的根基。

其实我想阐述的更多的单纯是要踏实的去做事,去持续行动。但介于“只能做好一件事”的意义及概念S在成长课中有所提及,所以在此仅仅略做点出。

我作为学生党,有着较为充裕的时间来做好一件事,可在座的难免有生活工作难以平衡的上班族,所以我在此斗胆地提出一个获得写作灵感的思路,供各位参考,叫自己跟自己玩。

我先举自己的例子来大致解释一下这个概念的思路。我从四月以来挂载的健身项目是每天两百个俯卧撑,这个项目在一月底的时候是每天100个,在我适应了这个负荷之后,我开始逐渐增加强度——有时会一口气做完(膝盖不落地即可),有时候会做30 30 40的深度...

想不出新花样之后我把个数加到了150,之后在看了油管上一个每天200俯卧撑坚持一个月会怎样的视频之后我决定把负荷上调至200。

今天是我做每天200个的第22天,我在今天四组的独立动作中分别侧重了二头 三头 背 以及胸,每一组都不轻松。我每天的小目标就是每一组都要让自己感到吃力,因为如果我只是机械的为了做200个而做那这件事没有太大的意义,充其量是低水平勤奋,它不能够让我持续的蜕变,持续的进步,不断地变强。

同样的,我想各位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重复性的任务,而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任务,进行一定的指标设置,比如说同样是处理一份3k字的文书工作,那么我这一次用了半小时,在我读了关于阅读的一些方法论之后,我能不能用上,并把这个过程缩短到25甚至20分钟?

通过这样人为的创造出反馈,就能够把我们所习得的一些方法论学以致用,同时还能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因为一旦我们进行实践之后,原先只是了解过的知识就可能由抽象化为具体,进而实现真正的“知道了”,自然就会有新的感悟和想法。

我个人一直推崇知行合一,读过很多看似美好的,逼格很高的方法而从未运用,其性质可能同“我的电脑里存了100个g的电子书”无异。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书中的内容整理之后进行输出,但那可能更多的是知识网红的日常,如果要立足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可能在阅读摄入的基础上亲身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放弃,这一点我有注意到大猫的努力,有不少零点时刻的打卡,当然其他小伙伴的稳定输出也很棒。

问题是我们难免遇到突发情况和不可抗力,这种时候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关于这一点,我想结合,之前成长课中所提到的持续行动的概念来谈。

之前有读者问s这样一个问题:“xx事情我要不要继续做?”
S的答案是:“如果你脑中还有这样的疑问,那就继续做下去。”

我还是仅按照我个人情况来谈,其实我昨天是有想要放弃日更的,临近考试学业压力越发山大(并且我也的确昨天休更了一天),我便萌生了不定期更新的念头,但当我今天落下这些分享的文字时,我重新感受到了写作带来的熵减效果,以及那个“想要放弃的时候,再坚持一秒”的信念。

因为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二阶行动者,我不敢保证自己降低标准和要求之后,会给自己的大坝捅出怎样的窟窿——很可能就如同自己对饮食标准的放松一样,从吃一口垃圾食品到连吃一个星期,本可以是卓越的身材现在就只能沦为平均以上了。

所以我想的是,在这件决定了要做的事情上,每天都可以不带情绪的,先做十分钟试试。

我想十分钟之后,一切都会如同水到渠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持日更节奏的几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