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搜集素材呢

2019年4月13日,星期六,天气晴

图片发自App

今天阅读了《金蔷薇》中《心灵的印痕》。

文中说作家从来不特意去搜集任何素材,只有生活在素材之中才行。

作家在素材中生活,思考,痛苦,欢乐,参与经历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而每一天的生活,就自然而然地在他们的记忆里和心灵中留下标记和印痕。

但使作家常常感到惊奇的是,某天某个早已忘得一干二净的偶然事件或者细节,当作品中需要这些素材时,竟会突然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他的记忆之中。

写作的基础之一,是要有良好的记忆。

作者还讲述了自己的短篇小说《电报》的写作经过进行例证。

在一个深秋寄居在一个古老的庄园里,晚上写作,白天久久地在野外徜徉,水洼中的气泡,冰下冻僵的树叶,牧场上的风声,秋雨…都沁入作者的心灵。

作者说:“我永远也不会忘掉秋天那种悲愁的气氛怎样微妙地同我轻快的心境和朴实开朗的思想交融在一起的。乌云把潮湿褴褛的裙裾拖到地上,匆匆向前行去。乌云越是低沉,秋雨越是寒冷,我的心境越是开朗,轻松,文思就像泉水一般涌出来倾泻到纸上。”

那段经历,作者后来写成短篇小说《电报》。

作者还说“对秋天的感受,也就是秋天所勾起的那种思想和感情,很重要。至于称为素材的那一切——人物、事件、个别的情况和细节,我凭经验知道,在一定时间内都万无一失地深藏在这种对秋天的感受之中。只要我在某一篇小说中一回到这种感受中去,这一切就会立刻出现在我的记忆里,倾注到稿纸上去。”

回过头来再想想,就知道为什么叫《心灵的印痕》。那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感受,让人难以分辨是外物触发了情感还是带着特定的情感而加深了对外物的感受,总之那种特定环境下自我与天地万物合一的感受就深深地刻在心灵上了。

就如同无论何时,一想到北欧,就似乎回到了赫尔辛基郊外乡村酒店的湖畔,再次感受到那微风与晨曦,又看到了游轮上的夕阳、海风和晨雾,蓝天白云下,晨光暮色中,记住的不仅仅是景物,而是那种情景交融轻快愉悦的心境,那种心境看景看人必然不同寻常。

借用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话叫“人物、事件、个别的情况和细节,在一定时间内都万无一失地深藏在这种对北欧的感受之中。”也许有一天,那种感受也会倾泻到稿纸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该怎样搜集素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