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时节,家家包粽子,煮鸡蛋。亲朋好友间,相互赠送,各种口味的,甜的,咸的;形状有长方的,三角的;包粽子的外面材料有粽子叶的,芦苇叶的;粽子的里料,有糯米的,有大黄米的,有高粱米的,但都是粘性的,为的是煮出的粽子糯糯的,软软的。这些都是近些年的认识,可记忆中儿时的端午节里没有那么多花样的粽子,有的只是对煮蛋的记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还比较贫乏。也许是地域生活习惯方式不同,记忆中胶东沿海地区对端午包粽子习俗不是很多,或许那时候各种米也较少,总之记忆里只有端午煮蛋。蛋也是花色齐全: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有淡的。

儿时,端午那天早晨早早起床,太阳还未露头,几个小伙伴一起已在山里的桃树旁了,折桃枝,釆艾蒿。由于太早,裤脚,鞋子都被露水打湿了,但小伙伴们都浑然不觉,抱着大捆的艾蒿和桃枝往回跑,因为家里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我们呢。

回到家,父母亲帮忙分开桃枝和艾蒿,分别插到各个门眉上,祈福好运。冼净手,一家人围坐饭桌旁,孩子们最大的期待来了。父母亲把积攒了许久的各种蛋煮熟开始分给孩子们,一人两个鸡蛋,再分,哥哥一个鸭蛋,姐姐一个鸭蛋,我一个鹅蛋,我最小可蛋是最大的。继续分,一人一个咸鸭蛋,那是早腌好的。最后父母手里还剩下一个咸鸭蛋,那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端午节礼物。

记得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在父母亲的省吃俭用下,哥哥姐姐的谦让里,我分得的蛋最大最多的情况下,幸福快乐中度过的。

如今,各自成家,父已不在,母亲已老,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过端午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怀念永久。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