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问题的制造者

图片发自App

妈妈说男孩这次期末考试成绩退步很大,外地工作的老公很不能接受,开始妈妈还能心平气和听爸爸发牢骚,但当老公开始把她扯到儿子学习中时,妈妈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明显升起,好在妈妈看到了这份情绪,于是避免了矛盾升级。爸爸牢骚之后,决定亲自动笔给儿子写一封信,第一封完成,爸爸看到信中充满指责,妈妈肯定爸爸懂得反思,于是,爸爸又动笔重写一封发送给儿子。

也是一位妈妈,她说,在女儿的教育中,她往往是细心观察、最早发现女儿一些异常行为的人,然后将这份信息反馈给孩子的爸爸,共同想办法商量如何来引导孩子。即使有时候看到爸爸对孩子教育有些过分,但妈妈从不当着孩子的面阻拦爸爸甚至指责埋怨爸爸,她会默默接受,背后和爸爸交流她的看法。

不同的两个事件,我却从中看到了相同的处理方式:

场景一,爸爸认为孩子成绩退步是一个问题,妈妈面对爸爸情绪的迁移,看到自己情绪升起,妈妈清楚这份情绪属于自己,看到即超越,于是妈妈置身这份情绪之外,让情绪穿越自己并自然流动。爸爸的情绪还是属于爸爸,问题仍然还是那个问题,爸爸情绪得到宣泄后,他开始将注意力聚焦事情,我们就看到后面爸爸通过写信和孩子交流的方式。这是最理想的处理方式。

生活中,常常也会演绎成这样的场景:当爸爸开始将矛头对准妈妈时,情绪升起的妈妈并没有觉察到这是属于别人的情绪,迅速被点燃,于是一个怨妇妈妈开始出现:你有什么权利指责我,你整天在外,你管过他吗?吃喝拉撒全靠我一人,我还要上班,我容易吗?你不就是在外挣几个前嘛,有什么了不起,谁不挣钱,我都靠你养着吗……妈妈越说越气,越想越觉得作为一个留守妈妈满腹委屈,“啪”挂断电话。于是,妈妈的情绪成功将两个人的矛盾升级为三个人的斗争,能量就此被卡住,又怎会有精力就事论事处理事情。

显然,学习过的妈妈知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事论事处理事情。为爱学习的妈妈点赞。

图片发自App

场景二:首先我们看到这是一位很细心很有智慧的妈妈,她懂得静观其变,她懂得连接资源,她懂得信任老公,相信男人是更有智慧的,于是,妈妈只负责给爱,爸爸负责教育。其次,同样面对爸爸对孩子有些过激的方式,她会在一旁安静做听众,不添油加醋火上浇油,所以,问题没有增加,孩子不会混乱,事情得到有效解决。

生活中,我们又常常看到是这样:妈妈认为爸爸不能这样对待孩子,于是奋不顾身参与其中,护着孩子指责爸爸,孩子找到了庇护伞,并不清晰的是非观有了模糊感觉,爸爸批评我是不对的,妈妈这样才是爱我的。如果长久下去,会逐渐混淆孩子是非观,形成孩子对爸爸错误的认知,拉远孩子和爸爸的距离,这样的夹缝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对爸爸渴望爱却不敢爱,导致孩子内在情感隔离或分裂。

并不是每个妈妈都需要学习,但学习成长一定可以成长为更好的妈妈。

世上并没有自然存在的问题,一切问题都经由我们来制造,并乐此不彼解决问题,我们试图从解决问题中缓解焦虑,释放情绪,看到价值,当然,如果我们不定义为问题,而把它看做是需要去优化的一个行为,本着如何做可以更好达成目标的信念,我们就可以干净应对,轻松向目标靠近。更重要是,当一个问题已经存在,第三方切不可去要求处在问题中的任何一方,这样就可以避免硬生生再制造一个新问题。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问题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