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0105+马利翁+让笔记成为生活的解忧杂货铺

在很多自媒体写作者通过写作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的今天,写作被看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能够放大个体的影响力,实现个体的崛起。但是人们对写文章的要求并不低,要写出受欢迎的文章并不容易。

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杜甫就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真正读进万卷书则更多要依赖读书笔记。

为什么读书笔记有如此大的作用?

一、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做好读书笔记

军事家拿破仑曾说:“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做读书笔记这件事亦是如此。

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最简单的就是摘抄书本内句子或段落。能够面市的文章,审美和受众有明确定位,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规则,摘抄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学会一些写文章的规则和遣词造句的技巧,这是在笼统的学校教育中学不到的。

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让读者理解你要说什么,这就要求写作者写的文章不仅要逻辑清晰、有条不紊、语言流畅,还要使读者有获得感和交付感。要具备这些能力,日常训练必不可少,最简单的就是从写读书笔记开始,比如把自己的所见所思写在博客或者文章里。

同一个想法,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有天壤之别。我们说话时可以无条理和逻辑,即便言语表达能力差一些,多说几句也能讲清楚,但书面呈现要求文章结构要清晰,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使读者有兴趣读下去。坚持写下去,我们写文章的水平自然有所提升。

写作时,需要引经据典,发散思维,能够提升思想输出的质量,增加思考价值的浓度。通过输出,也会找到知识的盲点和不足,继而促使我们去翻阅和记录更多知识,这就推动输出与输入的正向循环。每次进步一点点,长此以往,写作技巧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所以读书笔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摘抄和搬运工作,而是一举多得的事。

二、从读书笔记中寻找解决方案

在网上经常会看到诸如“育儿焦虑,其实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件事”“治疗拖延症,只需做到这三点”等标题。点开文章后会发现,这些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标题党,而是根据作者所读书籍中的知识,加上个人实践得出的有效方法。这不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输出读书笔记后,别人通过阅读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通常围绕自己的问题,有目的性开展主题阅读,读完有关书籍,搞懂书中的观点和理论后,做好读书笔记,并在阅读和笔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验,不断思考如何提炼出适用于自己的方法论,最终就会成为一套自己独有的解决方案。比如写出所看的不同书籍中的要点,加上自己的评论,再把要点和评论整合,就会形成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提出一个对策的有效循环,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找到一个或者多个角度的对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书籍是原材料供应商,读书笔记就是加工厂,最终为我们生产出应对问题的工具。

没有读书笔记,就没有征战生活的弹药库。

三、笔记提供创意之源

读书笔记作为个人积累的素材库,在创作时显得尤为重要。经过长时间的记录,笔记的内容很多,信息量特别大,如果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们就毫无意义。不管读书笔记多寡,首先要学会重组碰撞,尝试联想链接的可能,否则是不会产生创意的。很多时候,一个创意的好坏,取决于于怎样排列组合信息之间的关系。

确立写作意图后,为了激发创意,我们就得翻出过去的笔记,找到有关内容重读一遍,或者浏览书架盘点,找出各种可比较的信息。比如我对“工作”和“职场”方面的内容感兴趣,但认知又不是很清晰,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就会更加关心这方面的问题。

重读读书笔记,整合与“职场”和“工作”有关的素材,很快就能理清写作思路,写出好的文章。

只要事先做好读书笔记,笔记本里有打包好了所读所想的内容。需要创意的时候,通过重读笔记,整合信息,就可以灵活运用素材。这对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实习期间,我曾看过许舜英的《意识形态文案》一书,里面说:“ 紫禁城、黄山、西湖、塞外风光、山水画、瓷器、毫芒雕刻、兵马俑、地动仪、汉书、史记、战国策、西游记、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老子、庄子、孔子、黄帝内经、论语、本草纲目、李白、兰亭序、围棋、豫剧、旗袍……我们的文化给了我们什么?要看我们懂不懂跟它要什么。”

这句话对我是冲击特别大,她提到的每一个名词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可是在创作过程中,却不能吸收并加以运用。

究其原因,即便我们真正去了解这些文化,但我们从未想过记录点什么,并没有思考如何讲这些传统文化整合,提供创作能力。

罗曼罗兰在《论创造》写道:“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现实中,并不是设计师和作家才需要创意,想要生活妙趣横生,充满活力,创意必不可少,而笔记是创意的来源。


作业思路


第五讲讲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0105+马利翁+让笔记成为生活的解忧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