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

图片发自App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祭灶”日,也是“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在我的记忆里,每年腊月二十三,是很热闹的一天。

母亲在家早早忙活开了。把烙饼(也叫灶干粮)的面起上,等待面泛好后,就使劲揉面,因为是干粮饼,面要比蒸馍的面硬许多,所以,揉起来就费力气。

然后把面擀成碗口大小的坨坨,自然面里放上五香粉和调料,在表面撒上芝麻,然后用木梳在饼上压下各种花纹。

接下来就是烙饼,锅底用油擦得油光,用麦草文火把锅烧热,依次把饼子排列在锅底,然后盖上锅盖,母亲点燃一炷香,用它来掌握时间,防止烙焦。大约每隔五分钟,都要把烙饼翻一遍。

香喷喷的烙饼出锅了,满家里飘着香味,很是诱人,我寻摸着想偷偷吃几口,可母亲这时把我用手推开,说等祭灶过后再吃。

这时快天黑了,母亲点燃蜡烛,然后跪下,上香,作揖,把从上取下来的灶王爷像在蜡烛上点燃,等烧完时。双手把纸灰高高托起,向天上一撂,嘴里给“灶王爷”叮嘱到: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时刻,据说灶王爷上天走时要把家里人数清楚,然后去给玉帝报告这家明年给几个人的口粮。所以,这时候,母亲就会大声喊着家里人的名字,叫灶王爷听清楚,好到天上给我们要口粮,不然,把灶王爷得罪了,明年的口粮就会紧张。

在哪个特殊的年代,吃是第一要务。母亲总会把最好吃的水果敬献给灶王爷,巴结他,让他把全家人的口粮报足报够。

这时候,家里一片明亮,半个时辰后,我急忙把“灶干粮”取下来吃,别提有多香啊。

古时候祭灶,虽然有传统色彩,但是,也是人们对来年新生活的期望,人寿年丰,是古往今来一代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祭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