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十岁贬值的女人,二十岁也未必有太大价值
文章标题:这篇文章用的是反常识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正常来说二十岁的年纪是花样年华,但是标题却说二十岁没有价值,所以读者肯定想知道,为什么?吸引读者往下看。
前段时间我在一档综艺节目做心理老师,对一位女嘉宾印象深刻,她看上去不能不说非常“年轻”,可是,你总觉得这种“年轻”哪儿有点不对劲:她46岁,BOBO头发型,身材瘦削得如同少女,热裤和高跟鞋几乎是不变的装备,时髦的外表下她羞涩得像头小鹿,公开场合很难大声而完整地说完一段话,和她沟通其实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
我观察了她半个多小时,终于明白那种违和感,来源于她并不是真正的“年轻”,而是“扮嫩”,装扮举止与实际年龄太不匹配。
第一部分,作者用自己看到的一个案例作为引子,就好像是我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故事,读者生对故事更感兴趣。实际上,年轻是状态,扮嫩是强求,前者很得体,后者很夸张。
第一个金句出现了:年轻是状态,扮嫩是强求。
我很想知道背后的原因,私下长时间交流之后,得知她结婚很早,20多岁婚姻失败独自带着女儿生活,而这几年,刚刚交往了一位小自己9岁的男朋友,她非常希望借助外表的年轻与男友看起来更“般配”,于是选择了目前少女式的打扮,她小声而犹疑地对我说:“女人难道真的越老越不值钱吗?”我握握她的手,明白了所有惶恐、游离、不得体的根源:她太怕老,拼命地留住青春。
第二部分,给出了这个故事的结果,为了显得年轻而扮嫩,背景铺垫完成。一部分男人和女人特别喜欢“女人过了三四十岁就不值钱”的论调,并且爱用这种观点催促身边原本并不焦虑的姑娘火速嫁给一个不那么爱的人,从事一份不怎么喜欢的工作,在灰扑扑的日子里憋屈自己。
优秀和拙劣都是一种习惯,20岁时有个好状态,惯性支持下的40岁也不会太离谱。
第三部分,作者结合我们身边常见的案例,再加上第二个金句:优秀和拙劣都是一种习惯。而那些40岁就贬值的女人,往往20岁的时候,价值也不太大。
第四部分,重点来了,作者抛出了自己的论点,也就是文章的标题。7月10日,2015年度韩国小结决赛结束,24岁的女大学生李敏智夺得冠军,可是,全场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女人并不是身材傲人的冠军,而是评委席上一身得体白色衣裤、44岁的李英爱,她发型自然,全身上下没有一件夸张的首饰,安静温和地坐在评委席上,可是,几乎所有新闻的标题都是《2015韩国小姐出炉,李英爱出席抢风头》。
没错,就是这个44岁的女人,在最靠外貌吃饭的演艺圈,依旧以符合年龄的知性优雅俘获了绝大多数人。大多数看到她照片的人,都不会仅仅把她当作一个“美女”,而情不自禁被她星星一样明亮的眼神和太阳一般明朗的微笑吸引——她的美不在于没有皱纹,而在于自然、自由、自信的状态。
优秀是一种习惯,会从年轻贯穿到年老。“年轻”是一个机会,而“资深”,则是日积月累的优势。
第五部分,作者用李英爱的案例来证明“四十岁的女人并不会贬值”,第三个金句:年轻是机会,资深是优势。认为女人越老越贬值的人,内心通常有三个顽固模式:第一,没有建立起安全的心理架构,所以,当生理机能逐渐衰老的时候,心理比生理溃败得还要快。
第二,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女性,而是某个男人身边的女人,可男人的生物性与繁衍本能决定了他们中的一部分确实对年轻女人更感兴趣——这样总结男人似乎有点不公平,那么补充一句,男人并不都是依靠本能生活,后天的社会化让他们意识到,选择伴侣的时候,年龄不是惟一的标准。
第三,生活中没有足够的爱好或者寄托,分散对年龄与衰老的关注,全副心思都放在不可抗拒的老去这件令人惶恐的事情上。事实上,这是一个“老”女人的世界,阅历、财富、智慧,哪一样不需要积累,那些掌握了自己生活的“hold住姐”,哪一个不是资深女人?
一个男人选择比自己年长9岁的伴侣,一定不是因为她充满胶原蛋白的脸,而是其他吸引他的优点:善良、体谅、周到、宽厚,等等。
第六部分,用理论说明来证明“四十岁的女人并不会贬值”,上面是用案例,这里就开始讲道理了。在那期节目中,我们剪掉了女嘉宾不合时宜的BOBO头,换掉了年轻却不得体的短裤,训练了她的仪态和走姿,督促她挺直腰杆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闪光灯照下来,她以最终造型出场的时候,全场惊叹:多么好看自信的46岁女人。
第七部分,再次用一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来证明,46岁的女人不会贬值。年龄是她的年轮,每一道都有自己的阅历。时光可以雕刻一个女人,也可以摧毁一个女人。愿我们都被时光雕刻,而不是摧毁。
最后,还是用金句来收尾,击中读者的内心。
分析部分:我们来着重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框架,首先,作者提出了一个论点,就是自信的女人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贬值,并且用了一个反差式的标题。然后,举了一个综艺节目女嘉宾的例子,设置一个具体的情景,让读者有代入感。紧接着抛出文章的论点:只要自信就不会贬值。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下面使用了一个李英爱的正面案例,在这个案例之后,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最后把之前的故事结果抛出,反面案例又成了正面案例,最终金句收尾。
那么仔细拆解下来本文到底使用的框架如下:
1、抛出论点,以反常识的形式展现。
2、讲一个故事让观众有代入感。
3、再次抛出自己的论点,一般以金句形式出现。
4、举一个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给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
6、给出之前故事的结尾,作为另外一个案例。
7、用和标题相呼应的金句来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