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无需证明给谁看——我的职业生涯成长之路

每天忙碌,不停地看书、学习、工作,参加各种活动。也经常感觉很累,但一觉醒来,就又是马不停蹄的一天。也曾想过停下来,好好歇歇,却始终不敢停。

直到接触了生涯这个课题,我连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不敢停?这么努力的背后有什么需求?目的地是哪里?为什么要去?去的路径有哪些?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深入学习了生涯课程,并给自己40多年的人生做了一次复盘。最后结论是:你可以停下来歇歇的。你如此努力,无非是想证明自己不差劲而已。其实,你无需如此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你是独一无二的,无需证明给谁看。

学校毕业被分配至一家大型央企(公司高大尚),成为一名生产运行工(我居最基层)。每天三班倒的作业,吃了睡,睡醒了去上班,下班回来接着睡,日子波澜不惊安安稳稳地过着。

直到一位高中同学造访,目睹了我穿着工装,手握高压水枪的作业过程。分别时,留给我一句话“如果让我做这份工作,我情愿去死”。这是她的原话。其实,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我当时的工作有那么糟糕,甚至还很怀念那段工余间隙和小伙伴们胡侃畅聊的时光。

但她的话,确实激醒了我。虽然不讨厌我的工作,但也不能一辈子就做“同学宁愿去死”的工作呀。

于是,开始了我的自学之旅。3年时间,自修完成了会计本科课程。又3年时间,取得了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的全国资格证书。最后3年时间,考取了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成为一名非执业的注册会计师。

整个过程,加上结婚生子,我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会计这个专业的理论基础铺垫。

10年,对当下来说,很长。

10年,对一生来说,不长。

10年,除了会计专业的攻坚,我还修炼了写作的技能。

生完孩子,回到工作岗位,得益于哺乳期的关照,车间每月4篇的宣传稿件任务就落到了我头上。哪怕是一篇30、50字的简讯也算数的。可当时的我,却连这30、50字也写不出来。于是,主动向车间申请,送我到公司的新闻中心去学习。这一去,竟然挖出了我的另一项潜能—习作。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真实。不懂生产实践,想写出好作品根本不可能。于是,每天从新闻中心下班后,就跑回车间,跟随值班长,把车间大大小小的管网摸爬了几遍。车间再发生什么事,原因、背景、过程、人物、时间、地点,稍一问就清清楚楚,不需要专门采访,不需要专人解释,一篇稿子就妥妥地出炉。

两年时间,共在公司的报纸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多次获奖。还在车间培养了几名兼职通讯员。离开车间时,另一名员工很快就上手接替了我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通过的当年,顺利进入公司财务部。

毕竟是半路出家,自考入门,比起科班出身且已从事财务十多年的新同事们,自己更懂得谦卑和虚心。既要积极表现,又要低调内敛,最重要的是致力于业务技能的提升。会计报表岗、投资核算岗、成本核算岗、预算分析岗,一一轮岗完毕,快速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终于成为理论和实践兼具的财务职场人。

四年后,在公司内部的一次科级干部公开竞聘中,完成了职业第一次晋级,成为一名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万人规模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业务实践经验越加丰富,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速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

但我依然没有停止追逐的脚步,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迷茫中辞职离开工作了二十年的央企,加入了地方一家投融资平台公司,成为高级经理,成为外派财务负责人。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努力,但不知道最终的归属在哪里?一直在证明自己,在向高中的那位同学证明自己,在向昔日领导同事们证明自己。而唯独忘了关注自己,忘了问问自己累不累?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我开始焦虑了。

人生拐角处,我遇到了新精英,听说了“生涯规划”这个神奇的职业。记得第一次和我的顾问李慧交流,一个多小时,滔滔不绝,突然发现有这么懂我的人,就像迷雾中的一丝亮光,让我兴奋,让我激动。我直接报了基础班、版权班和实战班。

一年多的时间,我完成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参加了咨询师成长营,参加了许多公益项目,完成了近50个咨询,帮助来访者梳理问题、确认目标、行动推进。总是不自主地想,如果在我的职场早期,有一位生涯咨询老师帮助我,我的探索之路会不会短一些呢?

虽然晚了些,但毕竟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归属。因为喜欢,所以不累。尤其是新精英每年的“做自己”节,更让我看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你是独一无二的,无需证明给谁看。活出本真的样子,真好!

正如古典老师所说:最好的职业,就是在你喜欢的领域拼命地玩。

接下来,我会将前半生的财务审计职业生涯与后半生倾情注入的生涯咨询事业融合在一起,全身心服务于在财务、审计领域有困惑的职场人士,无论你是科班出身,还是像我一样半路转型到这个领域的,只要你有困惑,或转型、或发展,或是每逢节假日必加班的财务人魔咒,你都可以来找我。我会陪伴你一起走出困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无需证明给谁看——我的职业生涯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