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羡与嫉妒1——还有多远(四十三)



      接触心理学后,有一个阶段,对“嫉妒”这个词体验特别深刻:看到一起学习的同学感受和表达能力都非常强,而自己却总是慢吞吞,内心里总会升起一种浓浓的不开心。

      觉察到这个情绪后,曾多次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它,查到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里有关于嫉羡和嫉妒的论述,但一直也没有把它们弄得非常清楚。这个议题似乎像个很明显的存在,伴随我很长时间,但最近感觉它越来越淡了。直到刚刚在简友的文章里又看到它,仿佛与它连接的那部分又被激活了。或许,是到好好清理一下的时候了,所以就有了这篇文字。

      这篇文字将结合我自己的现实体验和对克莱因相关理论的理解,对在我自己的嫉妒和嫉羡的心理做一个盘点。

      有几个记忆的画面浮现。第一个是小学时写的一篇作文,表达了对母亲重男轻女的不满。有一种感觉,持续很长时间,母亲疼大弟,父亲疼小弟,我和妹妹是距离远一些的。那时候,我的感受应该是生气的,应该还有悲伤。重男轻女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个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每个人,都不免会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即,它存在于每个人的集体潜意识里。当然,也包括我,我不知道我对母亲的不满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我自己的想法的投射。高中毕业时,在纪念册首页,我写着:遗憾不是一个男孩。这,也是我性别认同不清的一个表现吧。

      第二个记忆画面是关于我与大弟的。好像是初中的时候,二舅在集上摆摊卖鞋。有一天,二舅拿回来几双鞋子。我们都很兴奋地试穿着。试穿的结果是,我得到了一双高跟皮靴和一双球鞋,因为这两双鞋子,我穿着最合适。当然,我是很开心的了。但就在我爱不释手再次试穿时,大弟迅速站起来,走到我身后,使劲捶了我几拳,飞快地跑远。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竞争产生嫉妒。我得到了两双鞋子,就好像那一刻我得到了更多父母的爱一样。

      第三个记忆画面,是关于我与小伙伴们之间的。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里面,有两个小伙伴的家距离我家比较近的。在我的记忆里,我自己常常是在某个阶段倾向于与其中一个小伙伴关系比较近,似乎是很难保持与两个小伙伴同样的距离,在内心里总是会有远近的一个隐性的判定。而在我的感觉里,她们也是这样。

      第四个记忆画面,是上学之后的,尤其是在初高中阶段。现实里面,会有几个好友,但在某个具体时刻,内心里的亲近是倾向于某个人的。这种亲近的倾向性依赖于当时的感觉。常常会有忧郁的感受,因为感觉到某个好友与另一个人关系更近,内心涌动着伤心的感觉,情绪一下子落到很低的位置,好像自己被对方抛弃了。

        第五个记忆画面,是关于个人方面的。我常常很羡慕那些在人际关系里应对自如的人,也常常在看到朋友或同学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内心里会在羡慕的同时产生一种失落感,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似乎,那一刻自己价值全无。觉察一下此刻,在写出这些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平静的,甚至有些笑意。

      我想,这些记忆里的画面是与嫉羡或者嫉妒有关。当我受困于它们的时候,我曾试图去寻找最初的它们形成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嫉羡与嫉妒1——还有多远(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