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社6:绚烂的世界帝国》5

隋代被其后唐代的光环所遮挡,因而历来往往不受重视。然而,正如秦与汉的关系一样,隋代实际上奠定了唐朝前半期体制的基本框架。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隋朝爆发了一场政治事变:十月,皇太子杨勇被废,十一月,晋王杨广被立为新太子。一般而言,这被视为兄弟之争。气贺泽保规结合此前一年宰相高颎的下台,此后一年杨素出任宰相,判定太子废立的背后,还有政策因素。高颎与杨勇是儿女亲家,他属于关陇集团,坚持关中本位主义的政治路线;杨广与杨素联手,则有意脱离关中本位,转向江南等更广阔的地域,包括东亚,重新构筑权力体系。通常认为,隋朝由关中本位路线向非关中本位路线的转换,发生在杨广执政时期,换言之,路线的差异,把隋文帝与隋炀帝分成了两个时代;仔细分析,气贺泽保规发现,在隋文帝选择杨广作为太子的时候,已经决定了转换路线的大政方针。

接下来,我们来说唐朝。唐朝初年,出现了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若给中国古代皇帝排座次,李世民一般都能拍进前三位,与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康熙皇帝玄烨等人不相上下。不过,气贺泽保规对李世民却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之所以脍炙人口、流芳百世,主要出自《贞观政要》的包装和鼓吹,这种书,可信度很成问题。李世民这个人,非常在意后世如何评价自己的形象和政绩,毕竟他有心病,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都是政治污点,他在世之时,便有意编造历史,甚至要查看自己的《起居注》,按照当时的规定,记录皇帝公开言行的《起居注》,不能让皇帝本人看到,所以史官一再拒绝。气贺泽保规怀疑,李世民最终还是看到了自己的《起居注》,也许还加以篡改,以致《起居注》所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至于他最担心的玄武门之变,则是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其结论是:唐太宗未必是后世所追捧的一代明君,正如隋炀帝未必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讲谈社6:绚烂的世界帝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