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的灵性沟通(2020年7月5日)
学生:一方面是我现在生活压力不太大,我之前已经奋斗过了,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了,没那么迫切的欲望要挣钱,总觉得挣钱会带来烦恼。
时空:如果你认为现在生活状态挺好,没有赚钱的压力,你就享受这种生活,没别的爱好那就去写作,你不用带着某种课题、目标去写。也不需要再问我,把写作的内容往朋友圈、发一下,别人点赞互动一下。可只要你想获得某些结果,就得回到现实,把所有现实的关系进行调整和改变,否则你就会卡在这个节点过不去。只有强烈的刺激才能让你知道什么叫现实。你现在就等于不断地发出一个信号:什么是现实?然后有一天生活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现实。
你现在通过写作已经化解了你很多小的问题。本来没有问题了,我现在跟你讨论现实,讨论如何调整平衡关系,是因为你带着目标:想通过修行达成一个结果。你让我看你的写作是不是有进步了,离目标是否更接近了,我告诉:你没接近。只要你想继续修行,就要必须要回到现实中,第一步就是把现实关系调整平衡,否则你走不下去。你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目前人际关系方面我不太理解是我自己以为人际关系还可以,但实际上其实不怎么好。我以为我目前的人际关系,比如说家里关系,同事朋友的关系,我觉得还比较平衡。
时空:因为你没有走出去。利益关系的前提是带有目标性。人只有在倒霉的时候才知道朋友关系到底是否牢固,只要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才会发现几乎所有朋友的情谊都不可靠,这些你没有经历过,当然不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一个利益互动的关系,你没有需求哪来的关系?表面看,女人的关系很多,可实际上那些闺蜜大多也就是在一起聊天,那不叫真正的关系。男人交朋友有目标有利益。如果你现在要借钱,你给周围的朋友打一圈电话,就知道能够借你钱的朋友并不会很多。而且能够借钱给你的朋友,大多都是以前你曾经对他好过,人家才会肯帮你。当你倒霉的时候才知道你自己原来做的有多抠门,你没有付出帮人家,当然人家也不帮你,所以你认为人际关系好是因为没有遇到事儿。
如果你现在没有目标,那就好好生活,连赚钱的事都不需要了,你生活又很稳定,那你就散散步溜溜弯儿,你还有什么不满的呢?
学生:我现在确实压力比较小,家里的关系都还可以,最开始跟您聊,我觉得自己想的太多了,情绪不稳定,我是不是应该自我接纳?
时空:你如果认为情绪不稳定是个问题,我告诉你,情绪就来自于贪便宜,要想解决情绪的问题,还是要回到现实解决人际关系。情绪怎么来的?就是在周围关系互动中产生的。你想贪便宜没贪成,才会有情绪,要解决情绪也是解决关系问题。
解决关系问题不是通过写作,应该在事情的互动过程中来解决。从老公的10块钱要不要到这次美容院,前后一个月还在讨论利益和关系,你下次是不是要提升呢?解决的方案有很多种,围绕如何能够把互动关系调整了。换句话说,你要做选择,无论你怎么选择都没有对错,不管是马上要还是彻底不要、无所谓怎么都行还是想要又纠结很久无法决定,这四条路你必须选一条,然后认准了走下去,这就是修行的路。你用理性思考一定是四条路都各有问题,会认为一定有某一种选择是完全合理的,其实没有,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可以让你完全满意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好坏、对错两面性,因此面对任何事物你都需要取舍。人的性格、本性决定了这四条路一定会选一条,你必须得选。要不就决定不要这钱,自己开导自己;要么就马上要回来;要么就纠结一段时间,下次还纠结;无论你怎么样思考,最后都会选择其中之一。
学生:我选一条路,就是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儿,我都自己吃亏。这样可以吗?
时空:你能做得到吗?你做不到。平衡关系是在人和人的互动中不断的产生思考、情绪,不断的调整,慢慢形成的。不是你下个决心就可以的,这就是现实。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发生随机应变,这就叫现实。通过思考分析做计划努力决定,那就不叫现实,是空想。
学生:您刚说要选一条路,还是随机应变?
时空:随机应变是在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选择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并不是你事先定好,然后试图永远就这样做。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有四条路供你选择,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要么就一冲动选择了,要么就是尽快的思考决定,要么就是拖的时间很长的选择,你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会这样。你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能够更快速的选择,这就叫现实。通过人际关系的互动去锻炼自己,只要有利益就会让你不断的纠结。比如你现在卖菜,再卖不出去菜就要烂了,你就要通过判断后面会有多少人来买来决定菜的价格起伏,如果现在有人跟你谈价格低于你的预期,你卖还是不卖?就几秒钟的思考时间,你不马上决定顾客就走了,可能后面一个人没有,也可能后面会有很多顾客,价格比这个高一点还能卖出去。这不就是一瞬间的纠结吗?如果你低价把菜卖完,随后又有人来问价,菜已经卖了你会不会后悔?这种经历和纠结卖菜的人要经历无数次,慢慢去掌握规律,才能形成他的价值观和标准,并需要承担后果。天天都要经历情绪跌宕起伏,这就叫现实。你希望通过思考让自己完全心平气和不发生情绪了,不会发生选择性的错误,不可能。一定会有情绪的波澜起伏的,情绪永远不会平静下来。
现实的话题能说的这么多了,再跟你说都毫无意义。你想不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生活没有强烈的刺激逼着你低头认错,于是你总想抬头,总想贪便宜,总想把自我张扬出来。你换不同的模式来张扬自我,要么就是接纳放下,要么就是去获得你想要的,你做的任何选择都没有错,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你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修行结果,我只能告诉你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学生:我这次写的时候,确实有一个感觉,就是得把写作这件事先放一放。不是说不写了,我的意思是不可能通过写作把一切搞明白,看到真相。我着急就陷入那种您说的套路,想要找什么法则快速去伪存真、把一个问题彻底看透。
时空:我能跟你说的就是不要陷入细节,生活的过程本来就是磨练,磨到最后不是如何止痛,让自己没情绪,而是学会忘记。你现在总想找一些药来彻底解决痛苦,去掉情绪。
学生:老觉得自己有病,所以赶紧找一个药,然后我的生活就没有问题,其实生活总是不会顺利的。
时空:不是不顺利,是总不能让你满意。我们生活的模式不同,对于我来讲生活一切都很圆满,我会对生活充满满足感。即使遇到很多问题,我也依然会充满满足感。因为本质上的不同,我的思维里没有那些取舍。怎么没的?因为我经历过了。分别心能够铲除掉也不是靠我个人努力做到的。
学生:不能追求进入这种状态,是不可能的?
时空:你不要去了解情绪是什么,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你什么脾气都能忍,所以不用研究情绪,没有意义。
学生:研究情绪没意义?
时空:我写《生命的力量》写情绪的细节,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技能训练手册。我写书《梦境与现实》、《生命的力量》的目的是把这些信息留给后人,留给那些专门研究这些的人,做为一个基础理论,对于未来的科学发展会有用。我给你们讲的《寻找完美生活》系列课程就已经足够细了,不能再详细了。
情绪产生就是由于遇到问题了,身体产生能量无法流动,才会有情绪的起伏。为什么能量流动不了?人只有两种所谓负面情绪,愤怒和抑郁。愤怒来自于你的欲望,身体聚集了大量能量想行动,结果欲望没实现,情绪被压抑了,希望把它释放掉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抑郁是想产生一些行动,头脑里想的特别好,但是身体根本没有积蓄能量,严重的滞后。行动力强的人欲望强,比如你想开悟,每天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积累了很多能量,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做不到就很容易愤怒了,可能会拍桌子骂自己一顿。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用头脑去思考,你的能量就被大量消耗掉,发现力不从心。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修行没结果,就会抑郁。
行动力强的人遇到挫折会愤怒,喜欢思考不行动的人,遇到挫折会抑郁,两种情绪没差别,就是自我遇到挫折,现实与你的预期不一样。研究这些没用的,未来你决定得了吗?欲望你又控制不了,活着的就是欲望。你会发现没有答案,只要有欲望,无非是抑郁还是愤怒。抑郁就充分证明了你是用脑子来修行。像我的性格就会愤怒,因为我修行一定是去做具体的事儿,比如研究教学之类的。上课学生不认可,我可能下课找个人发脾气,这就证明在修行过程中我在做事儿。研究情绪很快会发现没有答案,这个时候就要接受,接受欲望、接受情绪。怎么叫接受?考验自己,做点有欲望的事,变成主动去做些事情,让情绪有起伏,在起伏过程中,经历这种生活的磨练。
你现在认为自己都修行写作一年多了,现在已经有一定能力,尤其这次写作明显的感受就是:自己认为通过写作收获很大,哪怕拼命最后一口气,写给杨老师看看,我就不信我走不对。你老想给我证明你这条路是对的,其实不可能对,这是因为你必然要经历现实这一段,而且是很慢的,快是不可能的,必然会慢。
修行很难,无数次的绝望,这种绝望是因为没有方向,哪个方向都对。所有的方向的选择,只要不去事先准备,就是对的,未来就是未知的,我是一个比较喜欢交流研究的人,关于现实我也就能讲到这个程度。其实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生活中磨练,如果命运注定你修行会有成长,必然会遇到好多事来磨练你,如果没有,你就顺其自然地生活,继续这个状态慢慢往下走,不需要做什么。
学生:我是挺不甘心的啊。
时空:我因为开悟了,就好比站在一个路口上,所有修行人走到这里,我都会告诉他我在哪儿。但问题是如果你走的路跟我的方向不一致,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公案禅师采用棒喝,或者就说一个字“对”或者“错”的教学方式吗?你以后问我,我也无非就是以“对”或者“错”来告诉你答案,没有办法再说多了,说多少没有意义。没有用的,因为你在各种选择里困惑着看不清楚,这个时候不是说我让你往左你就往左了,是我说完往左你都不知道该怎么走。前面的路只能靠命运和生活给你答案。现在没到时候。
学生:只能接受是吧?(沮丧)
时空:太难了。太难了。
学生:是不是所有人走到这儿,都会这样是吗?我不甘心
时空:我从头开始就没想过修行,最开始一直在研究教学,看《禅宗灯录》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我们男人目标很强,就是为了现实的目的,我不在头脑中修行。慢是肯定很慢的,特别漫长。当时我遇到一些问题也想不开,这时候我会用别的事情去冲淡。这是利益的思考,不是修行思考,利益思考就是你被十块钱折磨你一个月,这成本太高了,下次是不是应该成本低一点?不能让自己的生活成本太高,那下一次是不是可以选择接受的模式,不管自己直接把钱要了或者我不要了,头脑中算账这个思维是一个正常反应,不去怀疑它。
一定要去掉修行开悟的思想,这就是回归现实的重点,你不以修行的角度来思考,你就是做选择题,有四个选择,我们随时在选择,无论怎么选择都是没有对错的。你往修行上写作,写接纳,接纳是开悟以后的状态,你希望找到一个接纳的唯一答案,通过写作寻找一个找不到答案的东西。从现实的角度,就是利益,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选择关系还是利益,看得远就舍弃眼前的利益维护关系,要钱就是四选一,永远是四条路只能选一条,而且哪一条选择都没错,快速选择并且马上行动就是最低成本,你有四条路,无论你怎么选,你最终一定是最低成本的选择,至于最快的效率,没标准,自己排序就行。
学生:是我的课题,我好好去研究,不是研究,体会。
时空:我给你建议是去掉修行的这个念头,接纳、当下,那些都是修行结果。回到现实就是要做选择,就是要接受情绪、欲望。你需要成长、改变,怎么改呢?你的目标是什么就要改成什么。全世界五、六十亿人,追求修行至少有几亿人,有几个最终获得开悟的?是因为他们会把开悟的结果当成了目标,在没有开悟的时候,根本不了解接纳是什么。你现在是高级模仿秀,那些和尚是低级模仿秀,低级模仿秀就是直接模仿无念、无为、接纳。你是高级模仿秀,表面看是通过写作分析了一下概念和思维,并且感知到一切都是合理的。可是你写作本身依然是模仿,因为你写的不是你自己的状态,你自己的状态应该有不合理,有正确和错误,这是你真实的状态。然后你拒不接受,甚至你都不敢改变这个词,写的时候琢磨不明白,不改变怎么写?
你在模仿开悟的结果。我在整个修行的过程的这些年,只有修行到最后,有一段时间会想开悟是什么样的,因为非常接近终点的确会想,但是从始至终都没有模仿开悟。我最开始就是想唱歌解决声音问题,想提升我的歌唱技术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发现很多老师的教学都有问题,基本逻辑思维都没有,他们教我的水平不行,我自己独自研究也很难。我就开始研究宗教,阅读各种修行书籍,通过修行的书籍来了解自己。我书的目的都是把感悟直接应用到教学和我自己专业上,应用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自己明显的在进步,这就是男人思维,要赚钱、成功。如果你脑子里想的东西在现实中没有效益,就不现实,就是空想。
我写作的内容都是我的经历,进入修行状态之后,我知道有更高智慧的力量推动,我才发现一些经历不是主观想的,而是被推动才行,我并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比如我突然间看到公园里散步觉得很美好,写一大段感悟,诸如生活就是接纳之类的,也就那十几分钟在写作接纳的话题,写完就干别的事儿去了。跑步的过程中腿一样疼,一样难受,到单位一样拍桌子,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因为女人写完了,会沉浸在那种状态里面,到单位就想:我不能发脾气,我要接纳。我写完放下了,没有在写作的目标里面注入太多精力。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接受损失,最后在声乐教学、学校经营管理中,慢慢通过各种痛苦经历明白了,修行也结束。现在回头再想,我能跟任何人交流修行后的状态,但是过程不是那样的。这就是你们不懂的原因,就是几亿修行的人卡到这个问题上的原因。
学生:在这个地方很容易卡?
时空:你就是一个平凡的人。说这句话的人都觉得自己挺牛的。你还不如你老公,你老公比你活得现实,这是真话,你心里并不服,觉得你一定比你老公强,自己写一年多写多少东西,他写过吗?自己对于宇宙世界都写清楚了,他研究过吗?这就是人的信仰。模仿秀就是原地踏步,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改变。真正的改变就是在生活中磨砺。我们讲课的十三讲一直在讲接受,什么叫接受?接受的目的就是一个,看你老公怎么生活的?就是说急就急了,说好就好了,过后脑子里不会用很长时间思考已经做过的事情。《寻找完美生活》十三讲就是为了去掉脑子的想法,就别想了。讲那么细,这就是很难的一件事,不讲细节你们不知道怎么回事,讲细节也依然不接受,它只是提供了可能性。只要一讲细节,修行的人全关注细节,就开始各种模仿秀,全掉进陷阱。如果不讲细节,就无法理解自己生活中各种孤独恐惧产生的原因,因为不同种类不同的人,追求修行的人大多数都不想开,他们无法理解什么叫想得开,什么是豁达。如果我灌鸡汤,告诉你们心胸很重要,可对于没有心胸的人是理解不了什么叫心胸。如果讲什么是心胸,就要讲细节,讲到现实、情绪。当你研究现实、情绪的时候,把心胸忘了,掉进情绪里回不来了。
像你高级模仿秀就离现实更近了,拉力更大。这个过程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再到见山是山。你正在经历见山不是山到见山是山的过程,这是一定要经历的过程。回到现实的时候,还能知道现实是什么,这就是一个人类成人的状态。真正的人类成人你现在还没做到,等你真正接受现实了,那就达到人类成人了。麦肯纳告别的那个学生也没做到,只是具备了接受现实的能力。她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每天几个小时帮麦肯纳整理书稿,跟你的写作差不多,她也没有在现实中经历。因为之前她有过很痛苦的两年经历家庭、事业的崩溃,这些经历让她更容易接受,学习的效果一定会更好更快。另外她必须赚钱养家,解决孩子上学、租房的问题,又因为具备写作能力,苦恼的时候可以自己排解,再找一个合适的男人结婚,这就是她今后的生活。这些对你都不是问题,你没有经历过那种痛苦,而且现在目前又没有痛点。
回到现实就是一定要经历一个细节,但是最终要脱开细节,回到你原本的生活中,你原本的生活是什么样?首先要改变,有情绪状态、脑子里纠结、盘算,一切都很正常。切记不在盘算的时候再加上一个阻碍他的觉察,一边盘算一边觉察,就会消耗更大的精力。
你要回到该怎样就怎样的没有觉察的状态,因为你已经产生了觉察,就是阻碍的想法,你不是由着思想继续思考,只要再出现类似“十块钱”的事情,你一定会思考的。不单是你,那些生活有过经历、摔过跟头的人都会这么想,最后唯一的办法就是你怎么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去改变。
这是跟现实有关的最后一次辅导,回到现实的重要的特点就是改变。不是接纳,是改变。你要接受你想要改变的愿望。现实就是用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来改变,这就叫现实。
《物种起源》阐述的生物进化的特征,就是适应性—适者生存。而最好的适应就是要采用最高的效率。效率低了就可能灭绝了。我看到一个视频说熊猫灭绝是早晚的事,四十年前的熊猫可以通过训练在马戏团里进行表演,卖萌、吹喇叭、坐狗拉车。那个时候熊猫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而现在熊猫就完全变成了观赏动物,在人类的溺爱之下,整个物种的进化停滞了,后果必然被淘汰。人类也是如此,科技发展、技术爆炸,人类越来越失去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降低到一定程度,环境就会出现大变异,逼着人类去适应环境。人类不断的想征服自然,人为干预环境,把自己孤立起来,当下的自然灾害、疫情就是例子。西方的全民免疫从自然角度是有理论基础的,也就是通过人口的大量死亡去适应自然环境,生态重新恢复。自然环境本身是以这种规则来运作的。
建立回归自然的思想其实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呢?就如同你现在修行一样,会很矛盾,人类在不断的追求科技发展,不断的跟自然对抗,即使短时间接受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等这一批人死了,依然会继续回到科技发展这条路。如同你现在遇到挫折就低头、接纳,事情过去以后又忘了,回到巩固自我的模式。所以说西方免疫其实已经不可能了,人类除非放弃科技发展,否则未来自然环境会越来越恶化,隔一段时间就来一场新病毒爆发,或者人类战争,摧毁科技、文化,导致大量的死亡,老弱病残都死了,生存能力很强的人去重新繁殖演化。对于你来说,回到现实就是改变,整个社会在变,自然环境在变,你就需要适应,你要与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一致,这就叫改变。不改变你就会落后,这就是人生。而你们现在思考的改变,是希望未来按照你的构想来实现,这种改变就是一种对旧状态的固守,这种改变反而会破坏自然的流动,让生活变得更加混乱。因此对现实不满希望改变的人,内心的困惑就越多,而那些接受自然环境的约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内心就没有那么多的痛苦和困惑。
我现在的状态几乎是与自然同步的,我会接受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只要你没有开悟,不是努力就是挣扎,努力就是希望超前,挣扎就是希望拖后,没有同步的可能。所以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受,不努力也不挣扎。
举个例子,其实我已经卧床第四天,很多年前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两年前最严重的一次是卧床一个月,完全动不了。前一段时间我认为状态完全没问题,还每天跑步,四天前早晨扫地的时候,就一瞬间突然觉得腰间针刺一样,随后腰就不能动了。腰病出来的第一时间我就能接受,我不会想因为腰出问题又耽误什么事儿了,怎么这么倒霉,我唯一想的就是事情的发生是有道理的。这个事情告诉我的信息就是第一最近不能出去,第二现在运动量不能马上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就算恢复了我也需要调整运动量,这就叫适应性。它已经发生了就是合理性。这种思维模式在麦肯纳的书里随处可见,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发生了这就叫接受。你们的角度就会挣扎、不接受,就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倒霉,或者就会努力的锻炼试图尽快恢复身体状态。我不会,也不会去锻炼,而是让它自然恢复。
我前一段胃有点不舒服,去医院开了一大堆的药,我就先吃着药。结果不长记性,吃烤羊肉串放了好多辣椒、蒜,本来胃病已经基本好了,结果在刺激之下又开始疼,这回我就知道了,第一不能吃太刺激的食物,不能吃辣椒、蒜了。羊肉可以吃,辣椒少放一点、少吃蒜,这段时间我与自己的胃相安无事儿,如果下次又疼了就再进行一些饮食的调整,这就叫现实。就是相互的适应,其实病是在校正你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不能靠吃药来把病治好,而是要改变生活习惯。表面看胃疼是个孤立的事物,但其实是在矫正你的饮食习惯。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定也不神奇,跟其他人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是一样的,甚至处理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只是在经历的过程中内心不纠结,不挣扎,而是顺从。
任何疾病、任何问题,都是让你找到原因来进行自我调整,都在校正你的某种生活习惯去适应它。自我调整的原因就是现实在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现实时时提醒你跟它同步,你如果挣扎就会与现实不同步,你顺着它就是接受。
修行并不神奇,就像我第一次看杰徳麦肯纳写的几本书,觉得没什么神奇的。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不抗拒,顺应,用最快的速度调整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