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大费的高光时刻

帝颛顼后代女脩吃了鸟蛋,生了大业,大业取了女华生了大费。这个大费不得了,辅助大禹治水平土,论功行赏帝舜让大费当了驯兽师,并赐姓嬴。

说大费这个名字可能有点让人发懵,但是如果说到他其他名字,伯翳或者伯益就有点厉害了。

《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gao yao)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於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这个故事是说帝禹自知大限将至,效仿尧舜禅位与皋陶,悲催的是皋陶不知是兴奋过度还是咋回事提前挂了,后来又推举伯益。

十年之后帝禹死在了会稽,按理说天下自然而然就应该归伯益了。

按照当时的传统,想当年帝尧禅让给帝舜时,帝舜也客气了一下,自己跑到一边让给帝尧的儿子。结果大家都希望帝舜接班,帝舜走到哪里大家都跟到哪里,然后帝舜就欣然接受了。

到了帝舜让位的时候,大禹也是学习了帝舜的做法,把大位让给了帝舜的儿子。结果大家还是不喜欢帝舜的儿子,大禹走到哪里打架就跟到哪里。

最后大禹让位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伯益也这么干了一下,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这一次结果不太好,大家觉得,大禹的儿子启就挺好的,还是跟着启干吧。就这样伯益就把领袖位置让没了。

太史公后面还有解释,说是伯益之所以成功接班是因为他跟随帝禹的时间太短了不能服众。这明显就是说辞而已,想想伯益跟禹和皋陶年龄都差不多,都伺候过帝舜,而且从大禹治水开始伯益就辅佐大禹了,明显就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接班成功的。

禹举荐了两个几乎同时代老头做接班人,嗯嗯可能有点意味深长吧。

同样的故事在《竹书纪年》中同样有印证: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

“六年,伯益薨,祠之。”

这三段话言简意赅,伯益虽然没能执掌天下,但是待遇依然不错,启分封天下的时候伯益也做了诸侯,被封在费地,传说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

不过伯益在启继位第二年后就自己跑到封国去了,可见启并没有再重用伯益的心思了。

不过他死后的待遇也可以,可见启也没有太过难为伯益了,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伯益在封地做的不错,比较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而且在那个年代作为诸侯,应该自治程度非常高。

当然从《竹书纪年》还能看出来,禹死了之后九年伯益就挂了,可见当时的人不选择伯益也是有道理的。至于后来有人说《竹书纪年》被宋代人给改了,这个就不得而知了,管不了那么多了。

题外话:有人说皋陶是伯益的父亲也就是大业,但是从上面提到的两本书中没有找到佐证,另外个人也不认为他们就是父子了。更倾向于皋陶可能是伯益的长辈,或者是族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之大费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