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祥林嫂

再读祥林嫂的故事的时候,内心突然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情绪。

从鲁迅先生的笔下,看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的自私和麻木,对于苦难,人们不去究其根本,反而去嘲笑处在苦难中的人,并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作为自己困顿生活里的调味剂,而鲁迅先生也以“我”为见证者,叙述了那段如今想来仍感悲苦的往事。

自诩文化人的人,对于当下的困顿无力解决,对于那些贫苦也视而不见,只躲在一方角落里,怯懦的用言语去指责。

祥林嫂初到鲁镇,经人介绍到了四叔家里做工,那时候因她的勤奋,受到一众人的喜欢和夸赞,而在因为夫家的人的暴行离了鲁镇,卖嫁山野的时候,四叔和四婶也不过是因为后来的做工的人不如祥林嫂那般踏实,手脚干净才偶尔念着她的好。

等到祥林嫂因又一次丧夫还丧子,被夫家的长辈赶了出来,再一次来到鲁镇,到四叔家来做工时,换来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仅仅是因为她之前的做事风格才勉强被接受。

这一次,她的待遇却已经是有了很大的区别。四叔,一位知识分子,却是守着陈规旧律的人,认为再嫁且丧夫丧子的女人是不幸的,而这不幸是很晦气的事情,因此一些重大场面,如祭祀,祝福等要承接着神灵的事情是绝不允许祥林嫂沾手的,她从以前的一手包办吃食,供奉,洒扫,但如今只剩下了烧火这一事。

人们对于她的不幸,起初只是出于听故事的好奇心而去跟她聊天,到后来听到耳朵起茧,甚至一听祥林嫂说起她的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事,就立马一脸漠然地走开,及至后来换着方式去打听祥林嫂的其他悲惨经历,搜刮消费完祥林嫂最后的一点悲剧,然后就不再理她。

最后终于,这个镇子的人,人人都知道了祥林嫂的故事,却不见谁来帮一把这可怜的人,终于祥林嫂死在了鲁镇的节日里,而人们对于她的死毫不关心,甚至怨她不会挑日子,活着让人讨厌,死了也死得晦气。

我还记得四叔家那说是信佛的女工,好意让祥林嫂去捐门槛,赎罪的事,最终也不过是打着好意的幌子,消费了祥林嫂,为鲁镇人多添了一笔谈资,也加速了这个悲苦女人的陨落。

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这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祥林嫂是被鲁镇的人所杀死的,也是被那个社会的腐朽所残害,那社会的每个人既是见证者,也是麻木不仁的杀人者,杀了别人,也杀了自己。

祥林嫂的故事,如今想起,已是许久之前的旧事了,可不知为何,这社会仍是时不时就有熟悉的吃人的事件在发生着。

路边原是空荡荡的,不知何时却摆满了共享单车,用它的时候觉得甚是方便,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急需却遍寻不到而产生焦虑,甚至咒骂为何不多投放一些车辆供人使用。但当路边停得满满当当的全是自行车的时候,却又嫌它太过拥堵,影响了走路,也影响了自己停放自己的车而内心咒骂。

曾在夜晚回家的时候,亲眼见过有人一脚踹倒了大片的车辆,也看到过别人一辆又一辆地去扶起,摆好。

谁在意呢?

终究还是利己主义思想,而这思想从不曾离去。而当我审视自己的时候,内心也甚是羞惭。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