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值一个屁
原创 王路在隐身 王路在隐身 2023-06-26 13:36 发表于北京
外甥高考成绩出来了。考了个不用上高中就能考出来的分数。我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妈让我问问梅俸铜那学校要多少分,能不能进。
梅俸铜是我高中同学,在郑州一所大专任教。我给他发了微信,他问过教研室主任,说,不中,得350分。
我发微信给外甥,问他是文科理科,又问考了多少分(虽然我妈告诉我了,我想看看是不是还带个零头)。外甥把成绩单截图发给我,说了一个字:唉。
我看了下,数学成绩,正好是选择题分数的四分之一。英语是四分之一拐个弯儿。文综好一点,最好的语文,考了82分。
他每天早上五点多去学校,晚上到家将近11点。想到这,我心里也“唉”了一声。这一声不是对外甥。因为我很清楚,他这个分数,社会原因占50%,学校原因占30%,家长原因占20%。至于他自己,我认为没责任。
可惜他不知道这一点,他爸妈也不知道,他周围的人,老师同学亲戚朋友,没有人相信这一点。
我告诉你为什么?——他完全不是调皮捣蛋的学生,1米78的个头,身上没有任何叛逆;让他干活,他就干活,让他学习,他就学习;是老师认为最乖巧的那一类学生——如果不是这么听老师瞎教,他不至于考这么少。一个不听老师话、家长话的学生,考得不好,自己是肯定要负责的;但一个完完全全听老师话、家长话,让怎么着他就怎么着的学生,考这么少,你说应该谁负责?
我为什么还说社会的责任呢?因为有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其实是社会环境导致的。——谁规定要每天早上五点多去上学上到夜里将近11点回家的呢?谁规定每星期只能休息一下午剩下时间都得用来做题的呢?我几年前就说过,对他这样基础的学生,让他一套一套去刷题,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白耗他的时间。——他的数学成绩,相当于不看题目一分钟涂完答题卡得分的期望值。你想想我说得对不对。
过去的事情,就不讲了。
我看了成绩单,对外甥说,我问问我同学。——其实那时候已经问完了。
我也不想让他心悬着,没一会儿,我就说,他们学校要350,这也不好进。
外甥说:我学习差我心里明白没办法。
我突然难受起来,说:别难过,高考只是人生的选择之一,我再上网查查。
他说:好的。
又说:谢谢舅。
我给他发了个红包,199块,备注“回头买雪糕吃”。
他领取了说:咋给我转那么多。——发了个皱眉的表情,又转给我190,说:舅我用不了那么多的。
又说:一点就行。
我让他别转回来了,没事上街转转,买点吃的。
之后我问罗帅,罗帅是他亲舅,我是表舅。罗帅说,打算帮他找个一对一志愿填报咨询的。
我心想:亲舅就是不一样。表舅只是发个红包。
我问罗帅:河南的还是哪儿的?
罗帅说,尽量让他出河南吧,想让他去上海,“因为我在这个地方,有什么事儿我还可以够得着”。
我爸打电话过来了。他问我梅俸铜那学校能不能进。
我说:他分不够。
我爸说:就是知道分不够才叫你问的,要是分够了还找人干啥?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找找关系花点钱让他有个学上。
我突然觉得很滑稽。我爸可能觉得全世界都是小县城。当然,也不排除如果你太有钱,别说想进个专科,就是藤校,也不是没有门路。但这个事,真不是这么个办法。我外甥就是花钱进个专科,和进不用花钱的学校也没有区别。——其实还是有区别:会让他觉得在渣校里都低人一头,对不起父母。
我想起另一件事来。有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亲戚,大学毕业在东北当了一段老师,春节回老家,家里托关系,送了两万块钱,给他在我们县高中买了个工作。——他根本不想去,但他爸妈也不跟他商量,直接把两万块送出去了。他有个事需要用钱,可能也就三五百块,找他爸要,他爸不给,还骂他,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好像还是在亲戚家里。他回到家,他妈也说要跟他断绝母子关系。他跑到县高中,把送礼的两万块钱要回来,从此消失了,家里人再也联系不上。所有亲戚都没他的信儿了。到现在还是这样。
农民挣钱不容易。一个农村家庭,两万块钱,不是小数。他爸妈可能觉得,花这个钱给他买工作,仁至义尽了。
过了会儿,我想到一个同学,王鹏飞,在浙江一所高校任教。我和他五年多没联系了,但有事咨询他是没错的,比他更靠谱的人我想不到。我问他,在上海杭州地区,外甥这成绩,是体育生,有哪些专科可以报。
他问我学籍是不是在河南,然后花了一个小时去查,给我推荐了上海一所职业学院的休闲体育专业,说优先考虑这所,面向外籍做体育辅导,是很好的一个职业。
我告诉外甥,说了几句,他突然问我现在有时间吗,那会儿已经将近0点了。我说有。他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接了他的电话,不到3分钟,我就意识到两件事:1、他比99.9%的人都优秀;2、他的情况,根本不需要找一对一专业咨询,闭着眼就知道该怎么报——就报体育。
他是体育生。体考成绩不怎么样,线是115,他就考了115。四月底去福建参加二级运动员考试,预赛都没过。他体育没考好的事,我早就知道,那会儿我还在老家。但直到他给我打这一通电话,我才明白他为什么考不好。
因为家里人不想让他考好。——这不是他说的。也不是我说的。是我想到搞心理咨询的朋友经常爱用的一个表达。
我没想到的是,他罗帅舅也不是很建议他报体育。
外甥在高一的时候,文化课已经很差,班里垫底了,他说想学体育,家里不太支持,他跟罗帅说,罗帅支持,做了他爸妈的工作,家里就同意他学体育了。这两年,基本上每天早晚都练习。
他爸妈不支持并不是说,就是不同意你学——“敢学体育打断腿”那种——完全不是。如果是那种,他也不可能学,他非常听话。他爸妈什么态度呢?——人家小孩,成绩但凡有个差不多,也不至于学体育,你要真想走体育这条路,我们也同意。你就好好学,好好考。
可惜他考得不好。体考之前脚伤了,刚刚过线。休息了半个月,去参加二级运动员考试,赛前他说起码预赛肯定没问题,结果预赛也没过。罗帅因为这个原因,觉得就是让他学体育,他恐怕也学不了多好,又考虑到将来就业,不建议他再报体育。
我就一下子明白过来,为什么外甥一到大考,就要发挥失常。文化课是这样,体育也是这样。他爸归结为他没有见过大场面。但跟他一块去体考的同学,平时成绩明显没他好的,也都考得个个比他好。人家也没见过什么大场面呀。——这是有外部原因的,只是,他所处的环境,从来不会告诉他“从外部找原因”,只会告诉他,“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季庄稼,要收了,下了一场暴雨,全淹了,你告诉农民: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不符合逻辑。
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环境,不允许他有放松的态度。
因为他成绩不好,已经有好多年,我不敢问他的成绩。虽然我知道,他的生活里除了学习就没有别的。后来他学了体育,能问一点体育。他不在场的时候,向他爸问起他最近的学习,他爸立刻就一副“完全没有办法”的表情:“谁敢问呢?没问。不敢给他压力。”
实际上,压力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他的。就像生病住院的人,发现周围没有一个人会主动提起他的病,所有人都对他的病讳莫如深。
他刚上初中的时候,就跟不上课,那会儿还小,晚自习下得也早,大概九点就下了。下了晚自习,骑车到我家,我爸给他补习,说是补习,其实是训他,一旦他听不懂,我爸就急了。这样“补习”了一段,他也不来了。
他在学校,受到的也完全是错误的教育。我跟一个朋友提起外甥的数学,朋友说,就是没老师教,也不至于考这么差;我说你说对了,真没老师教,他还真考不了这么差。——就算还是考这么差,是不是起码能明智一点,把学数学的时间都停掉,哪怕睡大觉,是不是也要好点儿?
没有人敢做这个决断。别人都认为我这么说是扯淡,这就是他们都没有我学习好的原因。——我起码知道把没用的事儿停掉,别瞎搞了。我今年没挣钱,钱够花十年;如果今年去努力挣钱,加倍努力,可能到不了明年这时候,我就会赔得连裤衩都没有。
赔的原因在我吗?不在我。同样的道理,外甥考这么少,原因在他吗?不在他。
观念是会传染的。正确的观念传染得慢,错误的观念传染得快。人与人之间接触,知识传播得很慢,流感病毒传播得快。我外甥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在用语言或者行动迫使他接受这样一种认知:你学不好,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学校,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一天三顿饭。
——我都要笑了。你要知道学校那伙食。鸭脖的事可不是江西才有。我为什么到现在——高中毕业都20年了,还三天两头闹肚子?胃就是中学时候吃食堂吃坏的。一天三顿饭,两顿都没时间回家吃。外甥是三顿都没时间回家吃。菜市场散了摊儿,地上的烂菜叶子被人捡起来,“拿到食堂给学生吃”,这就是我上高中时候发生的事。我外甥吃这样的食堂,作为体育生,平时训练100米能跑进12秒,还对不起一天三顿饭?
实际上恰恰反了。这样的孩子,配得上更好的社会,配得上更好的教育,也配得上更好的娱乐。但是,没有条件。父母能做的,就是供他吃穿,给他交学费,剩下的,就是成天为他的学习发愁、担忧,搞得所有亲戚朋友邻居都知道,家长天天为孩子的成绩和未来愁得不得了,用这种方式,尽了为人父母的义务——“爸妈把该做的都做了,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再学不好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我还见过很多这样的家长,总爱在外面说,“我砸锅卖铁也要让小孩怎么怎么样”……——我没见过一个小孩,因为父母砸锅卖铁过上幸福生活的。家里都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小孩能幸福到哪里去?一个有良心的小孩,是不可能让父母砸锅卖铁供自己的,宁可学不上了。所以你就知道,这种语言或者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什么效果:
“咱们输不起。”
“你考不出来,就对不起爹妈。”
这是亲情的胁迫。哪怕是以最不动声色的方式。我见过太多像外甥这样的小孩,如果要学体育、艺术,或者什么,家长会是这样的态度:
你非要学,我们也不拦着,家里就是再困难,也要供你,但是有一点,你得好好学,给家里争气。既然给了你机会,你又学不好,以后就啥也别说了。家里安排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有毛病吗?反正我们那儿的家长,很少人觉得这话有毛病。他们不会意识到,孩子心里“要是上不好学,就对不起爹妈”的病根儿,就是从这里种下的。为什么一到大考就要掉链子,就是这个原因。输不起。
我上小学,语文课本学的第一课就是童第周的《一定要争气》,赞美半夜在厕所的路灯底下看书;从来不会告诉学生,这样学习屁用没有,还会毁掉眼睛;更不会告诉学生,完全可以不争气,学习成绩在人生长河中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所以说,其实是父母给不起,不是给不起钱,是给不起孩子一种雍容的生活态度,一种放松地面对事情的底气,一种笃定地告诉孩子“你完全可以搞砸,根本用不着担心”的自信,一种让孩子明白能有热爱的事情弥足珍贵的认知。
于是,“输不起”的观念就会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点一点浸透到孩子的少年和整个青春期。越是听话的孩子,越难以承受这种道德和亲情的双重压力。把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走下来的人,变成一个充满内疚和负罪感的人。
《红楼梦》里,林之孝家的说过一句话:“原来是这事,也值一个屁!”——“也值一个屁”的态度,很多父母身上是没有的,极度匮乏。他们不明白善良、友爱、信心、勇气是比学习重要得多得多的东西,不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是比分数宝贵得多得多的品质。一旦认同这些,就会知道多少学校是在瞎搞,就会知道多少家长在与学校共谋瞎搞。
为什么我昨晚接了外甥的电话后,感觉他比99.9%的学生优秀——我不是之前就有这种感觉,之前我和他交流很少,昨晚是他第一次给我打电话。也不是因为他是我外甥。而是因为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能学体育,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就知道今天要干什么,知道我的目标是什么;要是不让我学体育,让我学别的,我也能学,但是没有动力。
说实话,要是我的孩子,别说他考200多分,他就是考20多分,有这样的想法,我也会认为他比这个世界上99.9%的人都优秀。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把时间、把生命花在什么事情上,不应该花在什么事情上。而99.9%的人不知道。他的父母、老师和学校,也不懂这个道理。
但是,他不敢向爸妈表示,甚至不好意思向他罗帅舅表达,一句“将来不好就业”,就把他压死了。似乎体考没考好,就辜负了父母给自己的机会。既然父母已经给过机会,自己没把握住,也不该再有什么抱怨和不甘心。
事实是完全反过来的:小孩热爱体育,不是父母给了小孩学体育的机会,而是小孩给了父母机会——这世界上,很多小孩是不热爱体育的,比如我,素来对体育没感觉,但我很清楚,热爱体育是很难得的。尤其是在你体育考得并不好,别人都觉得你在体育上根本没有前途的时候,你还是想学体育——这非常非常难得。哪怕你将来不搞体育,或者搞体育受伤了,只能从事其他工作,有这样为热爱的事情去坚持的品质,也会给人生带来亮点和希望。但很多人真的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外甥所在的环境,在我看来,根本没有支持过他的热爱,最大的支持是:给你机会,让你看看你根本不是这块料。
我当年报志愿的时候,根本就没跟我爸妈商量,因为那是我的事,不是他们的事。但是外甥做不到我这样。我如果什么都听我爸妈的,现在我连驻马店都走不出。
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不让老子上牌桌,看老子不一脚踹翻你的牌桌”;另一种是,“你们请老子上牌桌,老子还不稀罕跟玩”;外甥完全不是这两种。他是第三种:“如果不能上牌桌,那就眼巴巴地在后面排队。”
你让他等一辈子,他就会等一辈子。做一个业余的体育爱好者,不能发挥专长,不能靠那个吃饭,而在自己最不擅长的事情上,在别人制订的游戏规则下,匍匐一生。就像他在过去的三年里,天天陪着那些有望考上二本的同学起五更睡半夜地在学校瞎耗——不是陪有望考上一本的,因为那种文科生整个学校不存在。
也许他未来的生活,就是一辈子眼巴巴看别人玩牌,笨拙费力又毫无参与感地挣扎生存。——恰恰那种生活,是长辈鼓励他的,是父母认为属于他这种上不好学的人的最好选择;是老师教育他的,是亲戚朋友认为配得上他的,是社会认为属于他的命的。
我之所以认为外甥配得上更好的生活——不是说出人头地、改变阶层,而是说一分耕耘能有一分收获,最次也是在明知没有收获的情况下总有放弃耕耘的权利。我想,他是配得上的。千千万万的人,只要具备善良、真诚的品质,没有谁配不上这样一种生活。可这种生活似乎是奢侈品。
我之所以断定外甥比99.9%的人优秀,是因为他明白自己人生的热情在哪里,他能够在没有任何人给他KPI,安排他一天事情的时候,自己知道这一天该如何付出,如何劳作,哪怕遭遇挫败也不后悔,哪怕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都认为他在这条路上没前途,他还是渴望走下去。——当这种特质出现在高考700多的人身上,人们会认为是极其稀有的品质;而在高考不到300分的人身上,人们会认为是个笑话。他们不知道二者一样。
这正是很多人被收割的原因。他们会在小孩一年级的暑假认为“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关键的”,二年级的暑假认为“二年级的暑假是最关键的”,一直到高二的暑假认为“高二的暑假是最关键的”,根本不明白那些统统“也值一个屁”。
的确,有相当的可能,再过20年,外甥的人生依旧没有起色,终于还是选择了符合父母和周围人期待的人生,如所有人相信的那样,成了一个从小就庸庸碌碌半生充满挫败和无奈的人,对此,我可以现在就下个断言:
他的责任是0%。
王路在隐身
276 人喜欢
阅读 10万+
王路在隐身
1121篇原创内容
3个朋友关注
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什么是阿毗达磨研究?
王路在隐身
不喜欢
越是老大,越要沉得住气
阅读1万+
品説
不喜欢
中国很多城市的磁场是紊乱的,因为太多奇奇怪怪的建筑
阅读2万+
众妙圆觉
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