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丨听佛陀的故事,体验自心本质(6)

今天,继续收听《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体验我们的自心本质。

佛陀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不以形而上的观点弘法,而是开示多数人能马上运用的教法,要完全掌握他简易明确的教法,我们必须先去除环绕着他的神话,才能见到他真正的面目。

很久以前,悉达多·乔答摩王子,是北印度部族领袖的儿子,他的名字在出生时就取好了,在祝贺王子诞辰的庆典上,一位婆罗门先知就预言,他长大后会成为有权势的国王,或伟大的圣者。佛陀的父亲害怕他的长子未来会舍弃王位,于是替他兴建了许多座欢乐的宫殿,不让他看到生命的各种苦痛,以免启发他的心灵潜能。

佛陀16岁的时候,在父母催促下结婚生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他29岁的时候,决定要见见他的人民。他偷偷的离开皇宫,一路上遇到不少穷人、老人、病人和死人。多年来,他一直与痛苦的真相隔绝。因此,当他面对这些冲击时,心中忐忑不安。

他逃离了皇宫,前往南方,他遇到了几位修持苦行的人,他们鼓励他,用严厉的方法修持出离心和苦心,让内心从世俗的牵绊中解脱。他们说,唯有这么做,才能从无尽内外冲突的习气中解脱。但是修持六年严厉的苦行之后,他觉得很沮丧,因为出离世间,并没有得到他要的答案,他不惜忍受昔日修行同伴的嘲讽,决定放弃彻底处理世间的修持方式。

他走到泥连禅河畔,洗了个舒服的澡,并接受了一名路过女士的食物供养,他渡过河,到了现在的菩提迦耶,坐在菩提树下,开始检视自心,他发现人们不断的追逐事物,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平安和安全感,为了摆脱不断追求快乐,而导致痛苦的困境,他决心要找到办法。

当他检视自心的时候,他发现真正的解脱,并不是从生活中抽离,而是在生命所有的过程中,置入更深、更多的觉知。但是,他立刻想到,大概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答案,根据传说,当时他接受了天人的劝诫,并以对众生的人而大悲,决定离开菩提迦耶,前往西边的古城瓦拉纳西,他在城内的一块空地,也就是后来知名的鹿野院,遇到了昔日苦行的同修,因为佛陀放弃了严厉的苦行,所以,当他们一见到他,就想打发他走,但却不由自主的注意到佛陀散发出平静知足的气息,超越了他们的成就。

于是他们都坐下来,想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佛陀讲述的内容不但令他们折服,也很符合逻辑,后来这些听众成为他的第一批追随者,也就是弟子。他在鹿野院提纲挈领的开示。(开,点化,为对方开悟;示,指出,并展现给你。)

四圣谛,“谛”就是如实不颠倒,即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我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盘的最终目的。内容很简单,直接分析人类习性的问题和解答,这套教法就是佛教历史上三转法轮的第一传,佛陀在游历整个古印度45年间,给大家的开示,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也就是三转法轮。而四圣谛则教导弟子们如何循序渐进的体验我们的自心本质,之后两次转法轮,都是以前一次的教义为基础,然后针对体验我们的自身本质,开始了比上一阶段更深,更敏锐的体悟。四圣谛是整个佛教传统与修持之道的核心,佛陀认为四圣谛很重要,所以它针对不同对象,开示了许多次。这些教导,再加上佛陀晚年的教法,皆以文字集结的方式流传至今,也就是佛经。

佛经是佛陀与弟子间,实际交流的对话,佛陀圆寂几个世纪之后,他的教法以口述的方式流传出去,当时有许多文盲,所以口述在当时是很普遍的形式。佛陀圆寂三四百年后,这些法教以巴利文记录下来。巴利文是书写的语言,被认为是最接近佛陀生活的时期的,印度中部的方言,后来又以梵文抄写下来,梵文是古印度最高级的书写文字,随着佛教传到亚洲,后来又传到西方,又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我们从翻译出来的佛经上,看到佛陀开示四圣谛时,并不是提出一套具体的信念和行事方法,而是把四圣谛当作个人的实用指南,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生活,个人的基本状态,形成某个状态的原因,改变状态的可能性,改变的方法等。

佛陀巧妙地应用传统印度医学的4个要点,建构它最初的教法,诊断问题,辨认根本病因,对病情进行预测,以及开立疗程的处方。我们可以把四圣谛当做实用且循序渐进的方法,疗愈我们的不正常观点,这些观点把我们捆绑在期待和偏见所形成的现实中,使我们看不见自心本来就有的无限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运丨听佛陀的故事,体验自心本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