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故事扩写,培养兴趣和能力

文字/付军丽

于永正老师《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共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表情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个环节,咬文嚼字,细读文本

第三个环节,读写结合,丰满文本

这三个环节由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到最后的扩写,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在不断的阅读理解与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有了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注重的是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即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最后让学生口头讲述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的学习就算结束了。

在于永正老师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我最喜欢最欣赏的就是第三个环节,读写结合,丰满文本。这个环节不仅丰富了写作形式,激发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运用能力,同时获得了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把读与写,读与说,写与说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本质内涵。

最妙的地方就在于于老师让学生分组写作。分组训练,一可以减少分量,课上完成;二可以相互启迪,互相交流;三可以有整体面貌,避免支离破碎。

于老师把这篇文言文分成了三部分,给学生布置了每一个小组需要写的任务以后,就让学生发挥想象,开始进行创作。创作之前进行了简单的指导,就让学生开始写作。十分钟以后,学生的精彩便展现在了眼前。三段话连起来就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这就是“故事新编”。

写作训练的过程,深化了阅读成果,调动了学生想象创作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议的机会,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氏之子》故事扩写,培养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