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人,享受不了改革开放前期的红利?

工作10年后,在珠三角工作的大学师兄弟们,组团到我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城市玩耍。同学见面自然就是吃吃喝喝,唱唱乐乐了。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在广州从化工作的师兄说的一句话,“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真是快呀,汽车明显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我今天中午从广州出发,晚上就能在这里和你一起喝酒“。从他那陶醉的眼神里,我就知道小汽车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了。

这是一个速度、高效的时代,汽车速度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也催生了高速公路不断的扩张。当然,那时是无法跟今天高铁速度来比较的,这是中国改革必然会带来的增速和发展。今天回过头来看,我当然可以了解得到,但是当时脑袋里面没有一个很明显的概念。究其原因还是认知上和视野上的缺失,因此在职业选择上没有做出更好的选择。

同来还有一位是同界的佛山同学,我们老乡足球队的主力中场。他的专业是陶瓷专业,现在已经是佛山陶瓷界的技术老大了。我记得当时他说过一句话,现在闭上眼睛都能想得起来。当时他端着一杯红酒对着我说,“你必须到一线城市去,最起码到珠三角,否则你们这些三四线城市是不可能享受到经济改革的红利。“

我当时也想不透为何三四线城市享受不到中国经济改革的红利。但是,接下来10来年的工作经历赤裸裸的告诉我,我这些同学所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这几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三四线城市接受了许多一线城市的产业产能转移,中国经济改革的红利才慢慢向这些小地方辐射开来。

今天在通勤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什么能力很重要,但绝大多数人没有?"文章看完一大半,15年前同学组团来访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来了。我突然间好像参透了当时大学佛山老乡同学说的那句话,“三四线城市是享受不了经济改革最初的红利。“

文章中说“点”代表的是个人,也就是你的努力程度、你的智商、情商、天赋、热情等,这些都存在于“点”上。

“体”代表的是你所在的城市,它说的是你在“体”的经济状况、发展环境、政策法规等。或者是你所处的这个时代,时代的变迁、趋势与发展方向。当所处同一时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城市”这个角度去思考“体”的影响力。

“面”说的是你所在行业,你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到底是哪个阶段的?是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

“线”代表的则是你所在的企业。

一个单独的“点”,它的发展速度自然很有限,然而,如果它能存在于一个正在崛起的,或者是正在高速发展的“体”或“面”上,那就不一样了。

20年前的珠三角,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无论从资金、管理、政府投入和国家政策扶持等各方面都是走在中国的最前沿。在珠三角的每一个城市个人拥有足够多的发展机会,用工成本高,工资相对也高。最关键是信息发达,主要你有眼光敢拼敢闯,一般都能发掘到商机。因为那时候中国的总量一直是在不断扩张增长的道路上,你只要不断的跟风复制都能挣到钱,因为中国庞大的市场缺口量很大很大。

而我所处在的一个小城市,一个石化行业撑起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支柱。我们在这里里面打工,外人看起来是很光鲜,很崇拜的,它就是传说中的铁饭碗。

但是这种国企就是典型的九连环格局,企业每年都树典型评劳模。如果你能走上那条道路上,那会享受无尽的风光。但是新人一茬接了一茬,老人一波一波的退休。能攀上里面的荣光,毕竟是凤毛麟角。干部岗位也就是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坑来一条线,如果队伍没有站好,永远没有上升的机会。这其实就是老师所说的“九连环“,你的所有成就都是你的领导一句话说了算,所有的评比打分或选举最终都是一个过程,一个流程。

我当时也是傻傻的自动脑补,期盼有一天,凭借所谓真材实力,也能找得到相应的岗位。其实是幼稚加上无知,青春就是在企业产能不断扩张中慢慢的消耗掉。我们的产能从30万吨产能慢慢扩展到100万吨,在每一次改扩建当中,都会涌现出一批的先进个人和领导岗位。这也是一个国企成功的秘密,如果不是有幸学习《易经》,我真是不可能了解其中的奥秘。员工的自动脑补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所有的劳模和先进以及领导的政绩升迁,其实都是所有员工青春铸造出来的,套在战场上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企业对抗结构不稳定的反脆弱性的法宝就是依靠牺牲员工个人的利益为代价和前提的。

在一个地方解决不了的问题,你换一个地方,同样会面临类似的问题。经典吧,所以就应该留在大城市,因为在青春消失的过程中,你相对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人,享受不了改革开放前期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