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9听书笔记:怎么才能接受自己?

一种“老好人”,在各种关系里,时时刻刻,你想的都是别人,例如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感受、别人的情绪。如果别人有问题,你觉得自己有责任义务去帮助解决;别人有情绪,你也许会内疚;关系中你总是压缩自己,觉得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可以说,关系中你没有给自己空间,甚至你一个人时,都不能考虑自己。如果我说的这些成立,那么你,以及和你很像的朋友得知道,你们太缺乏自我了。

我的建议就是:对你们来说,“自私”是一个宝贵的特质,要允许自己去自私,试着去尊重自己,照顾好自己,在细节中,在一些自己在乎的事情上,试着表达自己,甚至去计较。

如果我说的这些成立,那么你,以及和你很像的朋友得知道,你们太缺乏自我了。

可以先从一些小事上开始练习,练习拒绝别人,练习拒绝父母。不然,老好人就会等着关系中出现灾难,对方做得极其过分时,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这样才不内疚。

课程《自我的诞生》中说的抱歉这个词,我是本能上要说的,这也显示,其实我和你很像,也是老好人,我也在不断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的路上。

武志红: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你去做一件事时,就和这件事也在构建关系,而各种拖延、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你缺乏深度关系的体验。

所有关系,包括人际关系,以及和事物的关系,都可以理解为“我”和“你”的关系。

能构建深度关系的人,内在会有一种信心:“我”可以把我的生命力肆意地向你表达,我们因此会建立起深度关系,“你”会接纳,并且我和你的生命力的表达,会滋养彼此。

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注意力障碍:“全能感”,就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有注意力障碍的人通常有比较严重的全能感,这会表现为,希望“我一发出动力,事情立即就可以做好,而且做得完美”,但一发现不完美时,就受不了,于是就进行不下去了。推荐《心流》的系列书籍,这些书其实是在讲,在构建深度关系上的可操作性方法,通常有几个步骤:

确立一个目标;

树立边界,你做事的时候,告诉其他人:“不要干扰我”,就像为河流建立堤坝一样;

投入其中;

获得反馈,正反馈告诉你怎样会接近目标,负反馈会告诉你怎样无效低效;

获得控制感,也就是感觉你逐渐开始掌握这件事;

越来越投入,时空感都发生了变化;

你会进入心流体验,即一种什么东西在流动,这会带来愉悦,也会成为你投入其中所获得的巨大奖励。

例子:哪怕你再优秀,也得不到父母认可,而且父母总是去挑剔你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所谓自信,就是“内在的父母”相信“内在的小孩”;所谓自卑,就是“内在的父母”不信任“内在的小孩”。

我们容易以为,自信自卑是优秀不优秀的事儿,可其实,这是关于爱的事情。

再优秀的人,如果没有获得过爱,他们最多是有一些狂妄,但内在充满自卑。以我咨询的经验看,那份感觉像是“没有获得爱的光辉,人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怪物,如果有卓越的能力,那就是一个有卓越能力的怪物”。

在你的情况当中,看起来是你在挑剔自己,但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你“内在的父母”在挑剔“内在的小孩”。你的内在对话,其实是童年关系模式的一种外化。

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会让我们释然一些,毕竟知道这是怎么来的。真正的疗愈,在于构建有质量的深度关系。这方面研究就太多了,但结论很一致:重要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幸福感。当有了幸福感时,会发现,诶,我好像不那么在意优秀不优秀了,虽然我貌似这段时间也没有任何的努力,任何的变化。

此外,焦虑也是变优秀的大敌。可以看到,受内在对话的支配,你永远都在比较中,而且也都在自我挑剔和批评中,这种自恋性的比较,就会破坏你投入到事情当中去,所以它也是优秀的大敌。

人性有两个基本维度:自恋维度和关系维度。

自恋维度衡量的是力量和权力,这个维度上的主要感知是谁高谁低、谁强谁弱。最深处是死亡焦虑,也就是担心自己弱时,会被强的人给欺负、虐待甚至杀死。关系维度衡量的是情感和道德,它的主要感知是关系的深浅、善恶、爱恨等,并且在关系维度上,大家是平等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这两个维度中间找到平衡。

你说你平时说话太过强势,这种情况是过度受到自恋维度的支配了。之所以你会有说话强势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你对谁高谁低极度在意,并且希望自己每时每刻都在高位上,这时别人就感觉到,他们被放到了低位上,因此会不舒服。

个人感悟:我觉得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真是相生相克。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关系出了问题,比如跟父母、跟孩子发生争执,但实际症结在于,自我不够强大;又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我出了问题,比如自卑、自大,但症结却藏在跟家庭、跟他人的关系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29听书笔记:怎么才能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