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篮球

    如果选一个运动项目,既要求场地设施简单方便易得,又要玩起来老少皆宜。既可以群体协作,又可以自娱自乐。那么这项运动非篮球莫属了。篮球是民众化、贫民化的运动。即使NBA那些牛X的不得了的巨星们,也大多是贫民窟的黑人孩子出身。他们别的东西没有,却一直能玩篮球,且玩出了名堂。李嘉诚们是不会玩篮球的,他们闲了去挥两杆高尔夫还差不多,充其量去买张门票,看场篮球赛。

     我与篮球结缘于初三。那时候我的身高和体力已得到极大的发展,过多的精力在水泥乒乓球台旁已不能完全地发泄出来,一对一的单打或二对二的双打也不能显示我的运动的激情与优越感了。幸好我那时所上的初中虽没有楼,篮球架却是有的。虽然是土拉地,可却丝毫不影响我玩的热情。下午放学后,一直玩到天黑,把人玩走完了才尽兴,这恶习竟一直几乎沿袭了下来。那时说不上会运球,也不怎么运,也说不上跑三步篮、过人,唯一擅长并屡试不爽的即是投擦板球,几乎不看篮板,性急的人,拿到球就投,几乎差不多全进。装备也算不上,服装就是上学时平时朴素的装束,鞋子还是母亲做的泡沫底鞋,打球以后,更新更快了而已。泥地场地天干太狠容易起灰,下雨太大又长时间不能打,是件恼人的事。只是小雨过后,晾一会最相宜。几个人跑一会儿之后,地面黑亮黑亮,既抓涩,又有弹性。篮球伴我度过了两个愉快的初三(复习一年),但由于中考,玩的还是不尽兴。

   我复习了一年,少打了不少球,以当年土中第一名的成绩才考上县城二中。高一的生活轻松点,高二稍紧,高三就是一根弦。我在高二下学期的从理到文的转班,使得我的三年高中形式上都是潇洒自如的,虽然心理上压力异常大,可打球的时候不。高一年级共八个班,组织了篮球赛,我们班拿第一。我在二班,记得二班打球的有王景画、高振华,还有谁就记不得了。因那次的比赛,许多同学在留言录上算是找到了夸我的点,可谓大事渲染了一番,不管是看到了我的打球,还是看到了别人的留言而触发了灵感。总之,我的技术还是相当拿的出手的。

    高二时,年级组建了大鹏队,我要的是六号,对钱买的蓝色球衣,我居然穿到上大学。除了自己和相宜的人跑去西操场玩,偶尔也参加比赛。二中的操场居然是土拉地的,这没让我产生亲切感,却有点莫名的悲哀。转到文科后,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天天都到公园里玩球了,有时甚至是逃课。毕竟觉得文科简单,放松下也无大碍。结果放纵的太狠了,饮食又差,落到了待买葡萄糖水喝!那时候的擦板改为直接投篮、后仰,中投为主。除了较准之外,别无他长了。

    高三的放纵,直接导致了高四的复习,封球半年。春招走的一所师范院校的法学本科。新校区。篮球场全是水泥场地,有机玻璃。不过离宿舍稍远了点。我在那上面挥洒了多少汗水,留下了多少属于我的身影啊。后来当我快离校时,体育馆已建好,有室内地板的篮球场地,可惜我没能充分享受到。

   大学时候的技术、体能是我人生中的最好状态。我身高170CM,当时体重71公斤。除了每天下午三个多小时的篮球运动外,我还跳绳、打沙袋、练拉力器、练臂力棒、做仰卧起坐、坐俯卧撑、压腿、跑步等。后来为调节身体,又练易筋经。平时打坐看书,同学差点把我当神经病看待。可我心里却异常宁静,也非常自信。助跑我可以摸到篮板下沿。抢断、封盖每场都有。运球过人快,跳起后还可以闪躲。中投是老本行。在别人压迫身体时也能将球甩进,且花样渐多。喜欢答案艾弗生,喜欢乔丹。师院的球场多的很,可无聊而可爱的学生更多。这个系那个系的,这个专业那个专业的,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都等着上场。所以半头篮盛行,六个球输了就下台。所以比分快接近六的时候,球交给我一般都能打进,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不是自夸。传球也是恰到好处,有时甚至出其不意。所以在班里算个队长,到场上也把你当个人物看。大学悠闲,几乎天天打,时间长了,竟然不顾自己的身高和年龄,想把篮球作为自己将会从事的一种职业。在租房的山墙上练习投篮,现在那罗庄罗涛的墙上如果没粉,还会有一个大大的黑印。这是大一大二时的盛况。大三大四时因为要考英语四六级,要考研、要考公务员、要考司法考试、要准备毕业论文、要找工作,篮球就打的少了,体重也增加了,兴味也少了许多。

    毕业了,除了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误打误撞地过了英语四六级之外,什么也没考上,包括考研。于是在某县一处武校教书一年(老婆也在那)。边教边考研,当然也打篮球。那边的学生虽然以习武为业,可习武依我看也不怎么样,其他更无所长,包括文化课、包括篮球,只些许个别学生能勉强凑个数。教师中积极分子有王杰、杨孝传,陈振雷,我们四个玩的很开心。下午下班后,屁颠屁颠地回寝室换衣服,换鞋,就去了。虽然球打的不专业,可有说有笑,玩后一起去澡堂冲澡,吃其他老师带打的饭,匆忙地去给学生们上晚自习。在那我才体味到篮球不仅仅在于展现技术,不仅仅在于运动,不仅仅在于赢,还能带来很多更美好的东西。镇上的工商所、派出所、学校有打的好的。偶尔来玩,我们就和他们认真打,有赢有输,全在乎个乐呵。

   老天爷不想让我当一个无聊的研究生,于是又没考上。回家赋闲,基本上一年没摸篮球。只是在春节前后和大桥一块到土中去玩会,已是水泥地,有机玻璃了,可却总有点物不是人亦非落寞的感觉。

  上班之后,暂住城南,买了个有科比头像的花篮球,挺运动。偶然的机会,找到了一个玩球的好去处,即城中公园。清早有大批人去玩球,也是水泥地,有机玻璃,有篮网。北头玩散球,南头打半篮。来的人也是五花八门,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都是面熟的人,讲究技术,也讲究人品球品,更讲究轻松娱乐。我骑电瓶车去,打了一身的汗,回去冲个凉水澡,浑身清爽地去上班。我算是找到了一个好去处,周一至周五都尽量赶去,早上要是落雨就甚觉遗憾。

    周末回老家,看书无聊时手痒也想玩,于是到跳蚤商场淘了一个篮圈,60元。又买了膨胀螺丝,借  了电钻,钻了洞,打进螺丝,装好篮圈,上在我哥盖的楼房后墙上,正好在我小屋的前院。没事时投投中投,练练三步篮,淌点汗,冲个澡,动静调节一下,好地很。孩子们回来也可以玩玩,至少还是个砖头地那。

    篮球无技术无竞争既无美感与可看性。可对于小老百姓来说,娱乐于玩是首要的。如果你绷着个脸来,再绷着个脸打球,因争执而生气,再愤愤然离去,那就大可不必再玩这运动,也划不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