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的高质量陪伴有四招

读到一段话:孩子越小越需要被成人看到,他们的特质培养就好比脆弱的幼苗,而大人的关注就是阳光,阳光照到哪里,哪里才会生根发芽。

前两周因为早教老师的一句话:“我觉得你家宝宝不适合上全脑课,还是去上亲子课。”我焦虑了很久……开始每天设计一个游戏,回来陪她。可是效果甚微,2岁的孩子不喜欢被拘束,不喜欢家长那些无趣的游戏。她开始不配合,后来就扔玩具,跑出去房间做捉迷藏……我忍不住对她发脾气,心里满满的失落。

昨天,早教老师说“宝宝进入状态了,表现的特别好。”老母亲又开始得意了。

其实,宝宝一直在进步,她也一直在努力,她也想做好,只是在努力的过程上可能慢了一拍,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达不到大人的期望,但是他们内心也是向往获得父母的赞赏和关注,可能妈妈的关注过于急切,过于强烈,但妈妈的方式过于粗鲁,对宝宝也是一种打击,一种伤害。

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应该优化自己的“陪玩方式”,优化自己的“育儿模式”。

第一招,观察判断——从日常了解宝宝的习惯和生活方式。“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陪伴和做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宝宝哪些喜欢、哪些不喜欢。什么时辰跟宝宝互动更加有效果(一般上午九十点或者晚上临睡前)?什么方式跟宝宝互动更加有效果?(游戏或者动画)观察过后,判断宝宝不愿配合的原因。是不是饿了,渴了?是不是妈妈的语气过于严厉了?是不是游戏难度太大了?比如宝宝在玩拼图的一开始,是抵抗的,不愿意的。觉得这个游戏有难度,很无聊。我教了5天,在过程中各种不配合,比如扔玩具和我躲猫猫,吵着要玩别的玩具,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大吼大叫……

第二招,改变思维——改变自己粗鲁的教育方式。妈妈们都希望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其实,尊重宝宝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发展方式,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我们也不希望宝宝以后是一个“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要让父母的爱变成无私的爱,而不是沉重枷锁的爱,“爱他如他所是,不是爱我所期”。宝宝接受新知识新事物需要很多次的训练,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告诉自己,并不是每个宝宝都是天才,据统计,小宝宝一个技能需要练习1000遍才能掌握。放低心中的期望,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心理,蹲下来和宝宝一起交流讨论,学习游戏。你会慢慢发现宝宝的成长,会在后来的阶段给你一个大惊喜。

第三招,灵活实践——每周设计一个主题,比如说颜色(红黄蓝)的认知。后每天设计一个游戏,如周一颜色拼图,周二颜色绘本,周三颜色类积木的搭建,周四颜色画画,周五颜色捉迷藏,周六颜色宝宝认知……平时生活和游戏中,记得把颜色融入到其中,比如说“妈妈今天穿了红色的衣服,拧了黄色的包包?奶奶穿的蓝色的衣服真好看”。不停的重复,加深宝宝对新事物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运用到实践中。

第四招,综合处理。游戏要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不能只是简单灌输,没有动脑筋让游戏更有趣更有参与性。要让宝宝当主角,掌控游戏。游戏要掌控宝宝的节奏。先要让宝宝平静下来,先让宝宝做一些呼吸的游戏平静下来。最后找宝宝的兴趣点。

总之,妈妈要做温暖的阳光,照顾好这颗幼苗,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2岁宝宝的高质量陪伴有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