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冬日暖阳,微风不燥,暖意刚好。间隙间刷完了鲁引弓的《小别离》。小说讲述的是上海普通工薪一族方圆、海萍送14岁女儿朵儿留学澳洲的故事。书不厚,内容平铺直叙,没有跌宕碰撞的情节,读来都是生活的味道。

能对书有共鸣的应该是为人父为人母的一辈人。低龄留学对于身处小城市的我们,有些遥远。能触发神经的,正是和孩子渐行渐远的分离。当朵儿即将踏上异国求学的最后两个小时,作者用较大篇幅进行了渲染。

朵儿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就被后面的人群遮住了。

这一眼,令海萍刻骨铭心。

后来的许多日子里,每当她回味起宝贝这一刻眼里的神色,总是愁肠百结。小孩眼睛里有难过、惶恐、别离、担心……令海萍怜惜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那像一道光线突然闪过眼睛的意味深长。那是一个孩子在一瞬间突然什么都懂了的样子,是在懵懂中走到了这一秒钟才突然明白过来了的神色,明白爸妈是无法跟着她过去了,明白自己正在走开去了……

看到这,心被揪了一下。仿佛朵儿就是我的涵,而我的涵,就要离开我,一步步走进属于她的世界。

父亲方圆的表现更内敛。

方园从自己坐的地方望向这宽广的大厅,四处的落地窗映照出一个透亮、冷静的巨大空间,他和海萍朵儿挨坐在这里,像桃树下的一户鸟雀,短暂厮守,漫长别离,心里的温柔衬着空港永不停息上演着的别离身影,是人间的定义。

父母之爱,深沉厚重。纵然留不住孩子远离的脚步,却依然倾其所有地去付出。而这种最真挚的感情,却总是以最平淡无奇的方式呈现。

记忆最深的是父亲的两次送别。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从小城出来,第一次到陌生的城。父母是不放心的。父亲带我到学校缴费安顿,因为和同乡赶火车回家,他匆忙交代,眼里是不舍和担心,双手是局促和不安。很多年后我才明白,这次分离,是我成人的洗礼,也是父爱难断的割舍。第二次,送妹妹上大学。我和父亲安顿好妹妹,和当年送我一样,他没舍得留宿,又是行程匆匆。转眼就到离别,父亲看着我俩,没能抑制住伤感,用衣袖擦拭泪痕,简单叮咛后转身离开。他擦拭泪痕的模样,就这么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脑里。那几年,对我和妹妹来说,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有夏冬;这些年,对妹妹来说,只剩背影故乡,没有夏冬。

仅这些普通的渐行渐远,就已经让多少父母为之无奈和心酸。而这种别离,又是必须经历的。正如书中所述,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西尔维娅·克莱尔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不禁想到了龙应台的《目送》。“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啊!不必追。做父母的要明白,真正的爱,是不把孩子当成附属物,给孩子在成长路上以慰藉和支持,让他(她)坚强温暖地面对挫折、孤独,因为人生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没人越俎代庖;做儿女的也要明白,即便和父母离别多于相处,但是别忘了,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上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