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与责备的来源与运用

众所周知,赞扬,是指对一个人进行称颂表扬;而责备,则是指埋怨他人或自责的意思。大家都喜欢被赞扬,而讨厌被责备,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可能会说,这是一种本能嘛。那么请问,这本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再问,在教育孩子和夫妻之间,我们又应当如何恰当的运用赞扬与责备呢?请大家听我从心理学角度细说缘由。

首先,回答第一问题,即大家喜欢赞扬与讨厌责备的本能是如何形成的。追本溯源,在原始社会,人类生存恶劣,适者生存,强者恒存,弱者遭弃。这就决定了父母只关注强者—强壮的婴儿。对于虚弱的婴儿,本能地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留存于部落之中,从而获得存活的机会。当然,强壮的婴儿同样需要父母的关注,只是主动渴求父母关注的强度不如虚弱的婴儿。

只有越被父母关注,心里上就越能感受到安全,存活下来的概率就越大。这种希望被看见、希望得到关注的远古记忆,随着从古到今的血脉流传,直到今日,仍然镌刻在我们大家的基因里。

这就说明了我们大家为何在意别人的评判,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个共同特质,即我们大家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而他人的关注,不管是通过目光、语言,还是借助动作,表达出来的信息只有两种基本结果:赞扬或责备。

从进化论来说,在我们大家的大脑约1000亿神经元之中,有相应神经元主管赞扬与责备,即在大脑发育早期,最重要的激素有催产素,又称为“亲密激素”,另外有一种叫内啡肽,则释放人体自然产生的鸦片剂,让人感受放松和愉悦。而责备产生的恐惧,则由我们脑中的杏仁核负责感知,这也就说明了我们大家为什么在受到责备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或者推卸责任。

说完了赞扬与责备的本能起源,接下来说说如何恰当地运用。

在和孩子沟通中,首先,和孩子沟通应该是宽容的,让孩子有机会发表意见,而不是父母发布命令、孩子接受的不健康沟通方式。其次,在责备孩子时,要具体明确,比如,您今天作业完成晚了,下次记得要准时;而不能宽泛地批评,又如,您总是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拖拉拉的,这样的指责会引起孩子的极大恐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再次,孩子表现不佳时要有耐心与尊重,比如,当孩子突然发脾气时,大人不应该大声斥责孩子,而是应该先表示理解孩子心情不好,而后询问孩子为何有此感受,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充分沟通。

在夫妻之间,根据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花了40年时间的研究3000对夫妻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谈和争吵,戈特曼得出一个结论,即决定婚姻健康持续的关键因子,不是夫妻间有相同的爱好和相互间能够持续保持吸引力,而是赞扬与责备在夫妻日常交流中的比例。戈特曼发现,在一对夫妻的日常交流中,如果赞扬与责备的比例是超过5:1,那他们的婚姻更有可能健康成长且保持稳定。至于赞扬与责备5:1的比例,如今也被称作是人际沟通交流中的魔法比例。

至此,大家应该明白了赞扬与责备的本能由来和如何在孩子及夫妻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了。当然,赞扬与责备是人际沟通中的最基本技巧,大家应当理解掌握。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人际互动中,动机才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我们唯有心怀善良和真诚去和他人交际沟通,我们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以上就是今天听书《赞扬与责备》的所得所感分享。

备注,该书作者是英国心理学家特丽·阿普特。

你可能感兴趣的:(赞扬与责备的来源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