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7

今天读了第四节影响逃脱制约与躲避制约效果的因素和第五节误用。

影响逃脱制约与躲避制约效果的因素:1、必须与惩罚配合使用;2、必须应用于良好行为;3、能客观并保持一致;4、重视时效,不可采用间歇增强。

儿童行为中,我们无法避免出现违规犯纪或不合期望的偏差行为,在父母或老师来不及想到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时,使用惩罚手段时一种普通及无可避免的事实。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否则容易落入陷阱。

家庭方面的应用:

在零食方面的应用。对待孩子吃零食方面,家长要有合理的限制,一定要坚定立场,把持原则。

在学校通知方面的应用。采取处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见其效果,但在许多场合中,会使小孩借机逃避处罚,其中说谎、发誓等等均是。假若小孩害怕恐惧大人处罚,采用说谎或使用发誓可以逃避,则说谎行为养成,誓愿亦成借口。

应用在兄弟相处。给予孩子自由是必要的,但毫无限制的自由,绝非自由的真谛,而是一种毫无秩序、规范可言的状态。父母、师长如果以这种方式来管教孩子的话,则会导致养成孩子除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外,也会膨胀孩子所拥有的权利和主控权。

应用在孩子哭泣。应用躲避制约,宜注意儿童身心,以防发生心理症。

应用在读书方面。在今日升学竞争,学科学习仍占首要地位,因此父母均希望子女专心于书本中,一切休闲活动,仅可聊备一格。

学校方面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令人恐惧、害怕的情境,导致儿童焦虑行为这时老师们应该不要漠视儿童的情绪与心理,必须表现接纳儿童的感受,并积极地显现支持的态度,否则焦虑会更强化。

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在使用躲避制约时,一定要注意言辞,以免出现意外的事故。老师或家长对儿童行为的好坏,应避免深入自己的情绪,依行为好坏论断,配合增强应用,使良好的行为再度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