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馆的疯女子:团圆即成永别

英子一家为躲避战乱,从日军占领的台湾搬迁到了北平,住在北京城南的椿树胡同里。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冬天,五岁的英子结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叫妞儿的小姑娘,一个是叫秀贞的“疯女人”。

妞儿住在胡同口往南的井窝子,她扎着一条小黄辫子,笑起来眼底下有两个浅浅的泪坑。英子喜欢和妞儿一起唱歌,喂小油鸡、踢毽子,但是后来,妞儿的父亲不许妞儿再来找英子玩,去一次打一次。妞儿偷偷告诉英子,自己是个弃婴,是被养父母从齐化门城墙根捡来的。她被养父母当成赚钱工具,每天学戏,吊嗓子,去天桥卖唱,赚不到钱就会被养父毒打。妞儿想去找亲生父母,她把最喜欢的两件衣服存在英子家,做好了随时逃走的准备。

“疯女人”秀贞是个梳着大辫子的漂亮姑娘,住在小英子家胡同前面的惠安馆里。北京城南有很多会馆,是各地士绅捐资兴建的,为的是给本乡来京的士子提供免费的歇脚地。惠安馆里住的都是惠安籍的穷学生,秀贞的父亲给惠安馆当门房,秀贞和母亲为住客打扫房间。六年前,秀贞和寄住在惠安馆的大学生思康相爱了,思康说回去探望下生病的母亲,再把老家的白薯地卖了来迎娶秀贞,但却一去不回。当时秀贞已怀上孩子,秀贞的爹妈瞒着秀贞,把生下的女娃扔到齐化门城根底下,秀贞就此变得神志不清,神神道道,对着空气跟思康说话,给假想的孩子做衣服、做玩具。

胡同里的大人们把秀贞当作“疯女人”,对她避之不及。但是英子却喜欢秀贞、同情秀贞,愿意听秀贞讲思康,讲孩子的故事。秀珍说:思康是春天走的,孩子是在不冷不热的秋天降生的。秀贞生产那天,闻见了窗外桂花的阵阵香气,就给孩子取名叫小桂子。小桂子脖颈子后头有一块指头大的青色胎记,那是阎王爷一生气给戳到世上来的。秀贞央求英子,如果看见了小桂子,一定把她带回来,她要和小桂子一块去找思康去。英子偶然发现,秀贞惨然一笑时,脸上也有两个浅浅的泪坑,像极了妞儿的脸。英子找到了妞儿,她发现妞儿脖子后头真有着一块青色胎记,原来妞儿就是秀贞失散六年的女儿小桂子。英子带妞儿来见秀贞,还把妈妈的金手镯偷来给秀贞当盘缠。秀贞母女相认后,冒着雨连夜去找思康,但不幸的是,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惠安馆》的故事情节有些类似鲁迅的小说《伤逝》,都讲述了知识青年与美丽女孩相爱,后又抛弃了女孩,导致女孩在花样年华死去的故事。不同的是,《伤逝》是用男性的口吻来回忆的,热恋时的美好、同居后男人对女人的厌弃,出于逃避和自救,男人离开了女人,最终女人抑郁而终。

而《惠安馆》是用秀贞姑娘的回忆串起了整个爱情故事。秀贞每次对小英子提起恋人思康,言语里都充满着眷恋和深情。虽然胡同里的每个人都说思康是负心人,嘲笑秀贞太傻,就连秀贞的父母都骂秀贞是神经病、不害臊。但秀贞独自背负着世俗的不齿,来等待一个不归人,这种执拗正应了她名字中的“贞”字。她始终相信,思康是有苦衷的,也许是因为他太孝顺,被母亲扣住了才没回来在世人眼中,“疯女人”秀贞祸害了自家爹妈,还拐走了妞儿,死不足惜。但在幼小的英子看来,秀贞是个让人怜惜的痴情姑娘,是疼爱小桂子的好母亲。就如清代王国维说的一句话,阅世愈浅,性情愈真。英子永不能忘记,扎着小黄辫子的妞儿,笑时有泪坑的秀贞,雨夜中母女的奔跑。

你可能感兴趣的:(惠安馆的疯女子:团圆即成永别)